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与目的肾脏移植是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 CRF)尿毒症期最理想的治疗手段。近年来,随着组织配型技术水平的逐渐提高、移植手术不断的完善及新型免疫抑制药物(如环孢霉素A或他克莫司)的广泛应用,肾移植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已经明显降低,移植肾短期存活率大大提高。但是,移植肾的半寿期在11~12年左右,其长期存活率仍然没有得到较大改善。移植后肾脏的长期存活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所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慢性移植肾肾病(Chronic Allograft Nephropathy, CAN)是移植肾远期功能丧失的第一位原因。CAN多发生在移植手术完成的数月后,临床表现为进行性肾功能减退,伴或不伴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蛋白尿,同时应排除急性排斥及导致慢性肾功能损坏且有明确病因的疾病(如肾小球肾炎复发、梗阻或反流、肾血管狭窄、急性免疫抑制剂中毒等)。这种移植肾功能衰竭以前称为慢性排斥反应,其发病可归因于免疫和非免疫两方面,因此,目前可以概括为“慢性移植肾肾病”这一意义更为全面的术语。其病理组织学改变主要为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和间质纤维化、血管内膜增生等。肾活检是诊断CAN的金标准,但是因为其有创性、高费用、可重复性差及术后出血疼痛等并发症的原因,临床应用受到很大的限制。而且病理检查结果需要等待的时间较长,治疗也因诊断的滞后而受到影响。近年来兴起的声触诊组织定量分析(Virtual Touch tissue Quantification, VTQ)是一种新的超声成像技术,能定量评估组织弹性,测量感兴趣区组织的弹性顺应性,并以数字量化的形式表现。本文旨在通过测量移植肾实质的VTQ值,反映移植肾感兴趣区域的弹性顺应性,将各实验分组测得的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肾移植术后对照组与CAN组之间的弹性差异性,为临床诊断CAN、评估肾功能提供一种新的途径。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收集2010年9月至2012年12月,经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肾穿刺活检病理诊断或经临床诊断为慢性移植肾肾病(CAN组)的患者28例,其中男24例,女4例,年龄20~62岁,平均(36.32±10.67)岁,正常对照组为来我院检查的33例肾功能正常的肾移植患者,男19例,女14例,年龄20-69岁,平均(41.48±10.83)岁。2.仪器设备与检查方法使用仪器为西门子公司生产的Siemens Acuson S20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安装有VTQ定量分析软件,配置4-C1凸阵探头,频率为3.0-4.5MHz,最大探查深度为8.0cm,取样框大小为1.0×0.5cm2。首先对患者进行常规超声检查,做出常规诊断。其次进行VTQ检测,同一位置至少取样5次,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3.统计学分析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所有计量资料均以(x±s)表示,组内差异采用非参数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剪切波速度(Shear Wave Velocity, SWV)均值与移植肾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GFR)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将两组的SWV值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以敏感性与特异性之和趋于最大时所对应的值为该参数的截断值。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CAN组的肾皮质SWV为(3.03±0.23)m/s,正常对照组肾皮质的SWV为(2.71±0.23)m/s,二者相比,CAN组的肾皮质SWV大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CAN组的肾髓质SWV均值为(2.46±0.22)m/s,正常对照组为(2.18±0.23)m/s,二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AN组的肾窦部SWV均值为(1.32±0.25)m/s,对照组为(1.27±0.24)m/s,二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用肾皮质SWV值与GFR作相关性分析,发现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r=-0.369,P<0.05),二者呈负相关,即GFR越小,SWV越大;肾髓质SWV值与GFR之间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肾窦部SWV均值与GFR之间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3.将CAN组与对照组的SWV值进行比较并建立ROC曲线,以2.83m/s为截断值,提示CAN的敏感性92.9%、特异性66.7%、阳性预测值70.3%、阴性预测值91.7%,诊断准确度为78.7%,曲线下面积为0.85。结论通过数据分析得出:CAN组肾皮质和髓质的SWV值大于对照组,并且皮质的弹性顺应性与GFR呈负相关。因此,VTQ技术可以定量评价移植肾的弹性变化,有助于肾功能损伤的早期诊断,协助临床早期诊断CAN、延缓或阻断疾病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