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粒与粉粒共存条件下砂土静动力特性的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_d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底和陆地上众多饱和土体经常承受着诸如台风、海浪、地震、交通振动以及降雨等静动力荷载的影响,这些土体很大一部分是由各种颗粒组成的混合土,例如土中同时含有砂粒、粉粒和黏粒。研究细粒种类和含量对砂土静动力特性的影响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工程价值。本文通过一系列静动力固结不排水三轴以及细观观测试验,发现了黏粒含量对砂土固结不排水强度、细粒含量和黏粉比对砂土静动力强度的影响规律,阐明了影响机理;通过一维固结以及细观观测试验,发现了细粒含量和黏粉比对土体压缩回弹曲线的影响规律,并阐明了影响机理;在考虑细粒含量、细粒粒径、黏粒塑性指数、黏粉比和土体内摩擦角的基础上,提出了砂土的改进上下负荷面剑桥模型,并验证了其有效性。本文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应变控制式三轴剪切仪研究了砂骨架孔隙比恒定条件下黏粒含量对砂土固结不排水剪切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黏粒含量CC=0、3%、5%、7%和10%的试样在不同围压下均发生了静态液化,而CC=12%和15%的试样在不同围压下均未发生静态液化。从染色之后的不同黏粒含量砂土的细观图像可以看到,当CC≤10%时,黏粒主要填充在砂颗粒形成的孔隙之中、分布在砂颗粒表面以及散落在砂颗粒的接触点位上,此时黏粒可以润滑和黏结砂粒;当CC=12%和15%时,黏粒对砂粒的黏结作用进一步增强。(2)通过应变控制式三轴剪切仪研究了砂骨架孔隙比和孔隙比恒定条件下细粒含量与黏粉比对砂土固结不排水剪切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细粒含量、不同黏粉比砂土的固结不排水强度不同,除了细粒含量FC=5%的试样外,随着黏粒含量的增加,试样的固结不排水强度单调递减,孔隙水压力单调递增,FC=5%-CS=1试样的固结不排水强度最小,孔隙水压力最大。当砂骨架孔隙比恒定时,随着细粒含量的增大,具有相同黏粉比砂土的固结不排水强度逐渐增大,孔隙水压力逐渐减小,对应试样的内摩擦角总体上呈现出增大的趋势。当孔隙比恒定时,随着细粒含量的增加,具有相同黏粉比砂土的固结不排水强度逐渐减小,孔隙水压力逐渐增大,对应试样的内摩擦角总体上呈现出减小的趋势。(3)通过染色之后砂土的细观图像可以看出,当细粒含量FC=3%时,粉粒大部分处于砂颗粒所形成的孔隙之中,黏粒则较为零星的分布在砂颗粒表面,在黏粉比CS=4时,砂颗粒孔隙之中出现少量直径较小的黏粒聚集体。当FC=5%时,FC=5%-CS=1试样中出现了相对较多黏-粉聚集体,这些聚集体进一步填充砂颗粒孔隙以及黏结砂颗粒。当FC=7%和10%时,在黏粉比较小时,大量粉粒充当土骨架作用,在黏粉比较大时,试样中形成了更多黏-粉聚集体以及黏粒聚集体,这些聚集体又进一步填充砂骨架孔隙、黏结砂颗粒以及充当土骨架的作用。(4)采用CKC循环三轴仪对不同孔隙比砂土进行不排水剪切试验,探讨了细粒含量和黏粉比对砂土动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试样在不同破坏标准下的动强度不同,细粒含量和黏粉比对不同试样在不同破坏标准下的动强度影响规律不同。本文提出的动孔压预测模型可以更好的对动孔压的发展趋势及其增长过程中的突变点进行预测。(5)采用GDG系列型高压固结仪对砂土进行一维固结试验,探讨了不同孔隙比下细粒含量和黏粉比对砂土压缩和回弹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细粒含量和黏粉比对砂土的压缩、回弹特性以及相应指标有重要影响。(6)基于对黏粒性质的认知,提出了一个可以考虑黏粒含量、黏粒粒径和黏粒塑性指数的黏粒参与系数经验公式。通过对本文试验以及已有成果的验证,充分说明了所提黏粒参与系数经验公式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基于对上下负荷面剑桥模型的学习,并结合本文砂土的力学行为表现,给出了以细粒含量、黏粉比和土体内摩擦角为自变量的超固结状态变化参数mR以及结构衰退参数mR*的经验公式,最后采用黏粒参与系数、mR和mR*的经验公式对上下负荷面剑桥模型中的相关参数进行修正,建立了含黏粒与粉粒砂土的本构模型。该模型能够较好的描述黏粒含量、粉粒含量、细粒含量、黏粉比、黏粒塑性指数、黏粒粒径、粉粒粒径、砂粒粒径以及土体内摩擦角对砂土力学行为的影响,通过对文中动三轴试验结果进行模拟,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本论文涉及设计、研究CO2矿化的绿色化工技术,旨在合成高附加值CaCO3材料,如文石和球霰石。CaCO3常为多种晶型混合物,控制合成高附加值的单晶型CaCO3产物具有一定难度。基于此,本论文研究对CaCO3晶型和晶体性能具有高选择性和稳定性的技术。此外,因为系统中使用的添加剂可以回收使用,不会产生潜在的环境废物或副产物,因此该技术对环境友好,可以满足可持续生产的需求。首先,设计了一种高压固-气反应
学位
粘性不可压缩Navier-Stokes(NS)方程刻画着流体的运动规律,是一类典型的非线性方程,其高效、稳定、高精度的数值模拟无论在科学计算理论还是工程应用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Navier-)Stokes方程的耦合模型通常能够描述发生在多个区域的多个物理现象,其在水力学、环境科学、生物流体力学等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针对不可压缩流体流动及其耦合问题提出了若干高效的有限元算法.第一,针对不可
研究背景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长期以来,心力衰竭以死亡率高、危害严重等特点备受关注。扩张型心肌病是导致心力衰竭极其重要的病因之一,其患病人群心力衰竭发病早且进展迅速,临床结局多为心脏移植。2016年欧洲心脏病立场声明将其定义为:扩张型心肌病是一类以心室扩大及收缩功能减低为主要特征的心肌病,发病时需排除冠心病与其他加重心脏负荷的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等)。遗传因素是扩张型
多相流体流动在自然界和工程应用中广泛存在,例如石油开采、废弃油气矿中的CO2地质封存、海上原油泄漏、乳剂和泡沫的生成、雨滴下落等,是生物、能源、环境、微流控芯片等诸多领域的共性关键科学问题。多相流问题涉及到不同相之间的流动、传质、复杂的界面运动以及流固相互作用,是一个涉及流场和相场的多场耦合问题,其传输机理十分复杂。由于理论研究和实验方法的限制,数值模拟成为研究此类复杂问题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基于
表示学习是自然语言处理中的一项基本任务,并且在文本分类任务中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从词和文本表示出发探索词和文本表示的性质,并从中发现和解决现有模型在文本分类中存在的三方面问题:文本信息溢出、文本信息不精细和文本语义模糊。(1)所有的模型在处理长文本时都会存在文本信息溢出的问题。基于神经网络的文本表示模型通常在输入层定义固定的输入长度,并将过长的文本截断,从而尽可能地避免了文本信息的溢出。而对于基于线
航天软件评测中心统计数据表明航天领域大型实时嵌入式软件故障80%是由中断嵌套引起的,而中断嵌套产生的原子性违背(Atomic Violation)问题至今没得到有效解决;基于多核CPU的嵌入式软件由于多线程交织导致数据竞争(Data Race)问题以及运行结果随机而难以保证其可信性,不得不采用多个单核CPU通过网络通信避免数据竞争问题,这势必影响多核CPU在航天领域的应用;针对这类实时嵌入式软件测
片上微型超级电容器(on-chip MSCs)在无线物联网(IoT)的多种传感器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是当前微能源技术领域的国际前沿研究热点。但是,迄今国内外报道的多数on-chip MSCs都存在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难以协同兼顾提高的突出矛盾,并且这两个关键性能指标远低于实用需求,同时其制备工艺与微电子集成电路和微机电系统(MEMs)工艺不兼容,无法实现晶圆级批量化生产和与微系统其它单元模块的
聚丙烯因其价廉、质轻、无毒等优点被广泛用于汽车工业、产品包装、电子工业等领域。但由于聚烯烃的纯碳氢成分和碳-碳单键结构导致其极易燃烧且很难阻燃(燃烧过程中难以形成稳定炭层),而且燃烧过程会产生大量的烟和有毒气体(主要是一氧化碳),极大的威胁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聚烯烃阻燃一直是高分子复合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难点。氢氧化镁因其无毒、价廉且能同时提高聚丙烯的阻燃和抑烟性能等优点而备受关注,但氢氧化
大脑网络不仅具有明显的小世界特征,还具有分形、高度的模块化和极低的脆弱性特征。传统的小世界模型并不具有全局的高度模块化和分形结构,说明小世界模型并不足以描述大脑网络的拓扑特征。同时,分形与网络脆弱性之间的关系也尚未明确。针对这些问题,目前的主要研究思路是通过在大世界分形网络中加入远距离长程边,使得分形网络中出现小世界特征,并且对网络脆弱性的研究大都基于度指数进行。本文主要考虑复杂系统的涌现性特征,
含重金属生物质广泛来源于工业生物质过程及环境修复的过程,如生物质精炼、生物吸附、污染土壤植物修复及植物自然生长污染过程。这类废弃物极易引起二次污染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其含有的重金属矿物与生物质组分均为重要资源,可用于制备金属纳米粒子修饰炭材料。热解制备法可以同时合成金属纳米粒子与生物炭,具有操作简便且二次污染小等优势。但在热解含重金属生物质制备金属纳米粒子修饰生物炭过程中,存在重金属矿物对生物质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