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系化合物电极材料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yon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性能优良、环境友好的高能电池对电池的发展将会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因此本论文对高铁酸钾、氧化铁和羟基氧化铁三种材料的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用次氯酸盐氧化法合成了高铁酸钾,运用电化学测试方法对高铁酸钾分别在高、低电位区间进行了系统的电化学性能研究。电化学研究显示,高铁酸钾在高电位区间(0.5~4.3V)充放电,最高放电容量可达403mAh/g,接近理论比容量(406mAh/g),但是其放电容量主要集中在低电位区间(0.5~1.0V),并且循环性能较差,因此高铁酸钾不太适合作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在低电位区间(0.01~2V)的充放电测试显示,首次放电容量可以达到1100mAh/g以上,在随后的循环中,容量衰减了约600mAh/g,但到50周时,容量还能达到200mAh/g以上,并且放电平台电压在0.7V左右,说明高铁酸钾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具有潜在的前景。通过对高铁酸钾电化学反应机理的初步研究,表明其充放电机理是氧化还原反应机理。 铁氧化物是以FeCl3·6H2O和NaOH为原料,在无表面活性剂的情况下,采用水热途径合成的,研究了不同水热时间、水热温度和体系的酸碱度对最终生成产物的组成、形貌和颗粒大小的影响。结果表明,一般情况下,水热温度90℃时,生成的产物是β-FeOOH,呈纺锤状;110℃和130℃时,产物是α-Fe2O3,呈准立方体形状。水热温度越高,产物颗粒越均匀。对于不同条件下不同产物形成机理的探讨表明,铁氧化物的主要形成过程如下:首先是FeCl3溶液的快速水解形成铁聚合物Fe8(OOH)16Cl1.3,再经由水热条件形成β-FeOOH。β-FeOOH再转化为α-FeOOH,进一步脱水形成α-Fe2O3。 在研究合成的基础上,同时对合成的产物α-Fe2O3和β-FeOOH进行了电化学性能研究。电化学研究结果显示,α-Fe2O3首次放电容量1360mAh/g,尽管在首次放电之后,有较大的容量损失,但循环50周后,放电容量仍然在300mAh/g以上,这说明α-Fe2O3具有较好的电化学循环性能。β-FeOOH在首次放电后,也有较大的容量损失。前几周容量衰减较快,但到第40周时,容量稳定在101mAh/g左右,总体上β-FeOOH表现出较好的电化学循环性能。
其他文献
全世界有3.5到4亿人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其中有约9300万患者分布在我国,目前,获得美国FDA批准在临床使用的抗HBV药物有7种,其中有5种为核苷(酸)类化合物。同时,全球大约有
本论文从研究无机纳米材料的第一步——无机纳米材料的制备与表征着手,利用水热与溶剂热法,设计新的反应体系和工艺路线,通过调节反应物种类及其用量、溶剂种类与浓度、反应
稀土掺杂的纳米晶由于其独特的发光性质,在生物成像和生物探针领域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稀土纳米晶本身对于待检测离子不具有响应性,需要和有机小分子相结合。构建稀土
设计合成聚烯烃与其它极性聚合物的嵌段共聚物,从而达到拓宽聚烯烃应用范围的目的,是近年来功能化聚烯烃材料研究的热点之一。另外,在众多刺激响应性聚合物中,温度响应性聚合物在很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成为目前智能材料中最重要的研究对象。本文将叶立德同源聚合与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RAFT)相结合,合成了两种含有温度响应性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M)链段的功能化聚烯烃三嵌段共聚物,对其分
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近年来中药中微量元素的研究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国际上对中药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也有明确规定。而我们要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医药市场的竞争,就必须
雀儿舌头系大戟科黑钩叶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其嫩苗、叶有毒,用于治疗腹痛、杀虫;其枝用于治疗全身瘫痪;其根性辛、温,归胃、大肠二经,理气止痛,用于治疗脾胃气滞所致的脘腹胀痛、食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