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稀土掺杂的纳米晶由于其独特的发光性质,在生物成像和生物探针领域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稀土纳米晶本身对于待检测离子不具有响应性,需要和有机小分子相结合。构建稀土纳米晶和有机小分子的复合体系,进行活体内的近红外发光探针的研究,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通过在稀土纳米晶表面引入介孔二氧化硅壳层作为载体,将有机小分子染料载入介孔二氧化硅壳层,设计合成了近红外光激发的活体次氯酸根检测的纳米探针,应用于小动物活体内的炎症模型的检测。为了进一步提高穿透深度,我们合成了Nd3+掺杂的稀土下转换纳米晶,用于活体的肝脾和淋巴结的光学和磁共振双模式成像。1、上转换纳米体系用于体外和体内次氯酸的灵敏检测我们设计了Er3+、Tm3+共掺杂的稀土上转换发光纳米粒子、介孔二氧化硅壳层和h Cy5.5有机小分子染料构成的三层复合体系,用于HOCl/Cl O-的检测。并将这一体系用于细胞和活体水平上的HOCl/Cl O-检测。然后建立了昆明鼠(带毛)关节炎的炎症模型,将材料用于小鼠关节炎的检测,实现了细胞和活体内的上转换成像和比度成像。2、PEG修饰的Na YF4:Nd@Na Gd F4纳米晶用于下转换和磁共振双模成像的研究Nd3+掺杂的稀土下转换纳米晶相比于980 nm激发的上转换纳米粒子有着更高的穿透深度和比较低的热效应。我们合成了不同Nd3+掺杂比的Na YF4:Nd,并在外层包覆一层Na Gd F4壳层,然后筛选出了发光性质最优的核壳结构掺杂比。并将核壳结构的Na YF4:Nd@Na Gd F4纳米晶用亲水性的PEG修饰过以后,用于小鼠的肝脾成像和荧光指导淋巴结切除手术。由于有Na Gd F4壳层的包覆,材料能够用于磁共振成像,实现了荧光和磁共振的双模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