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中国近现代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发起并参与了影响深远的新文化运动,被毛泽东称为"新文化运动的总司令"。在这场声势浩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中,他力倡对中国传统的思想资源儒学进行清算和批判,即所谓"打倒孔家店"。陈独秀开启的"批儒"思潮,成为20世纪国人对儒学的主流态度——当然不能否认新文化运动中的"批儒"有时难免失之简单皮相。那么,陈独秀是如何从一个在传统思想体系中濡染的少年走上批儒之路的?他如何构建对儒学的批判?在批儒的过程中,他是一以贯之,还是摇摆不定?他的批儒话语有没有非理性成分?此文正是力图从他的内在的人生经验与吸收的思想资源,来厘清这些问题。本论文的写作建立在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其中既有陈独秀参与创办或主笔的《新青年》、《每周评论》、《甲寅》、《安徽俗话报》等报刊,也有《实庵自传》等陈独秀对自己早年的回顾,还有后人编写的年谱、传记,比如《陈独秀年谱》、唐宝林的《陈独秀全传》、任建树的《陈独秀大传》等等。总之,笔者尽可能地通过丰富的史料考察陈独秀的立身与行道,挖掘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期间的儒学观真相。本论文正文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陈独秀儒学观形成的背景。主要包括他在成长过程中吸收了哪些思想资源,个人经历对他的儒学观有何影响,以及家庭背景对他性格的塑造产生了何种催化作用,进而决定了他批儒有何种走向。第二部分分析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期间批儒的四个阶段。因为这一时期的言论主要发表在《新青年》杂志上,所以选取《新青年》为样本。第三部分从政治、文化学术与伦理等层面分析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期间儒学观的内涵,并力图分析期间陈氏儒学观的演进规律。第四部分是总结性内容。从不同角度分析他在新文化运动期间的批儒话语与批儒逻辑:陈独秀文字学之研究;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批儒逻辑;"除恶务尽"背后的深邃考量。并力图对陈氏的话语表述做一些语义上的分析,最后得出他有着稳定的批儒价值观,他的每一篇表明其儒学观点的文章,都植根于深厚的历史传统与粗粝现实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