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中国审计模式的重大创新,在加强干部监督,助力反腐倡廉建设,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政治、经济及社会建设的新常态下,该种审计模式被赋予了更多的责任,审计范围不断扩展,深度逐步加强。开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特别是重点部门和关键岗位领导干部的审计一方面为政府及数据需求部门提供客观准确的数据信息;另一方面通过审计,可以管理和制约领导干部的决策行为,提高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J区审计局作为浙江省辖下的县级基层审计部门,在充分学习审计署及省市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的基础上,根据J区特点,制定了符合J区的制度及运行规则。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历史研究法和制度分析法,以J区审计局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实践为依托,通过分析J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制定主体、执行主体、评价主体及被审计对象的现状,梳理制度运行的方式、流程及执行效果,全方位展示当前该制度在J区的运行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归纳J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运行过程中凸显出的制度设计层面、制度执行力层面、制度评价层面三方面的不足,分析原因,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为今后J区该制度执行和修改提供现实分析依据的同时,丰富该制度的研究成果。本文以J区2000年以来各个已完成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为散点,以J各个时间点执行的制度串联各项目并从中分析制度运行的现状,从而达到全面分析前提下合理化的意见,点线面结合,挖掘J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拓展空间。本文研究的创新之处有三点,一是数据来源完整可靠,本文所用数据及理论依据均来源于J区审计局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实践及存档数据;二是实际结合紧密,本文以J区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文件及本人的实际工作经验为依据,完整还原J区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的全貌;三是以问题为导向提出的对策具有可操作性,本文对J区该制度运行中凸显的问题均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这些办法紧密联系审计实践工作,因此具有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