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光热纳米材料的构建及其抗肿瘤性能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ateau_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癌症极大程度地威胁着人类的健康。然而,传统的治疗方式难以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而且还伴随着很多副作用。因此,如何彻底治愈癌症仍然是当下研究的热点。纳米技术的发展为人类攻克癌症带来了曙光。基于纳米材料的新型治疗方式可以高效、特异性地杀死肿瘤细胞。其中,光热治疗因微创、高度的时空可控性、副作用小等优势受到了广泛关注。此外,集成像与治疗功能为一体的光热纳米诊疗剂可以实现成像导航的治疗,从而改善预后。然而,纳米材料长期体内滞留而带来的潜在风险严重阻碍了其进一步应用。因此,设计合成性能优良、生物安全性好的纳米材料具有重大意义。基于此,本文开展了以下研究工作:1.目前,大部分光热转换试剂(PTAs)都采用近红外一区光(NIR-Ⅰ,750-1000nm)作为激发光源。与NIR-Ⅰ相比,近红外二区光(NIR-Ⅱ,1000-1350 nm)具有组织散射小、穿透深度大、最大允许辐照功率高等优点,更适合用于光热治疗。因此,设计合成在NIR-Ⅱ具有强光学吸收和高光热转换效率的新型PTAs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我们制备了具有杨桃形超结构的碲化铋(Bi2Te3)纳米诊疗剂用于CT成像引导的NIR-Ⅱ区光热治疗。一方面,由于其杨桃形超结构,Bi2Te3在NIR-Ⅱ区表现出增强的光学吸收和高的光热转换效率(1064 nm处为55.3%)。另一方面,由于Bi具有良好的X射线衰减能力,杨桃形Bi2Te3在体内外都表现出良好的CT成像效果。体内实验结果表明,杨桃形Bi2Te3可以有效地消融肿瘤。这项工作为通过结构设计合成出高效的PTAs提供了新的见解。2.将T1和T2加权的磁共振成像(MRI)功能整合到一个纳米平台中,是一种具有高准确性和高效率的癌症诊断策略。然而,目前设计开发出来的T1/T2双模态MRI造影剂大多为复合材料,其合成过程复杂,且在递送过程中容易脱落,这极大程度地阻碍了其进一步发展。因此,迫切需要合成单一的纳米材料作为T1/T2双模态MRI造影剂。基于此,我们制备了超小的MnCo2O4量子点用于T1/T2双模态MRI引导的光热治疗。一方面,由于Mn和Co具有良好的固有磁学性质,MnCo204@PAA可以用作T1/T2双模态MRI造影剂,进而可以提供更加全面、准确的肿瘤诊断信息。另一方面,MnCo2O4@PAA在近红外区具有良好的光学吸收,表现出优异的光热转换性能,而且MnCo2O4@PAA的超小尺寸使其能够深入穿透肿瘤,从而在体外和体内实验中都表现出良好的抗肿瘤效果。更重要的是,MnCo2O4@PAA在静脉注射7天后几乎可以从小鼠体内完全清除出去,这意味着其具有较低的长期毒性。MnCo2O4@PAA兼具了T1/T2双模态MRI成像、良好的PTT性能和快速全身清除等优势,因此其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3.化疗药物靶向性差,在治疗癌症的同时会对正常组织造成严重损伤。因此,构建肿瘤微环境响应的药物递送系统(即可以有效地负载化疗药物并在肿瘤位置特异性释放药物)对于改善化疗药物对正常组织的毒副作用具有重大意义。基于此,我们制备了一种纳米复合物(CaCO3@DHA@Fe3+-TA@PEG,命名为CDFPNPs,其中DHA(双氢青蒿素)、TA(单宁酸))用于肿瘤协同治疗。首先,CDFPNPs可以通过高渗透长滞留效应(EPR)富集在肿瘤部位,进而在808 nm激光辐照下产生局部过高热杀死肿瘤细胞。其次,CDFPNPs在酸性的肿瘤微环境中可以快速降解并释放出TA、Fe3+、DHA和Ca2+。Fe3+与TA反应生成Fe2+,Fe2+与DHA相互作用生成高毒性的自由基。此外,在氧化应激状态下,Ca2+过载导致线粒体功能紊乱,最终诱导肿瘤细胞死亡。在PTT、活性氧(ROS)、Ca2+过载的协同作用下,CDFP NPs在体内外均表现出良好的治疗效果。该材料实现了 DHA的有效负载和可控释放,此外还可以自供应Fe2+以提高DHA的治疗效果,因此该工作对DHA的进一步临床应用进行了有益探索。
其他文献
随着以深度卷积神经网络为代表的深度学习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视觉感知技术在过去的几年内已经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成为了日常生活、科学研究和社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有力工具。但是在深入地应用过程中暴露出了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便是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视觉模型的可信性问题。由于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视觉模型开发设计所面向的场景和真实场景之间存在不可估计的偏差,例如光照变化
包括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在内的有效的储能系统,以及越来越多的便携式电子产品,在当今人类生活中有着巨大的影响和广泛的应用。在这些系统中,锂离子电池由于其诸多优点,在未来的便携式储能和大型储能系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常用的石墨负极的理论容量有限(372 mAh g-1),还不能满足这些要求。因此,探索具有更优性能的电池负极材料仍然是一个挑战。然而,不断增长的成本和不均衡的锂资源分布,极大地阻碍了
视频是信息社会中人们记录和反映现实生活的重要信息载体,包含丰富的语义信息。利用多媒体技术从包含多个场景活动的视频中定位出特定的语义内容,能够促进视频内容的使用,优化人机交互过程。为了从视频中定位目标活动片段,传统的视频动作定位方法使用一组预定义的动作列表定位出特定动作实例的位置,然而这类方法对列表外的动作则无法识别。相比而言,文本和音频能够灵活表示各种活动信息,不受活动类别的限制。使用文本或音频作
《苗瑶语古音构拟》(王辅世、毛宗武,1995)将枫香(亻革)语的谱系分类划归为苗语川黔滇方言重安江次方言。其采用的方法是划分语言谱系分类的唯一普遍接受的标准:共享创新法。但共享创新法在确定语言亲属关系远近时无法排除借用和语言类型学上的平行演变,以及多个语言特征之间的冲突,而这些问题目前还没有得到有效地解决。由于传统的定性方法具有主观局限性,而其是否能够真实客观地反映枫香(亻革)语与其他苗瑶语语言(
太阳直接辐射在通过大气时,因大气的吸收与散射作用,其辐射强度有一定程度的衰减。因此,想要得到太阳自身的辐射特性就需要去除大气传输参量对其产生的影响。整层大气透过率、水汽总量以及气溶胶光学厚度都是辐射传输中的重要参量,在气溶胶光学特性分析、光学遥感、激光测距以及卫星反演结果验证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目前传统固定平台太阳光度计被广泛应用于整层大气透过率、水汽总量以及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地基遥感。但海洋的
量子密钥分发(Quantum Key Distribution,QKD)是一种结合量子力学和经典密码学的具有信息论安全的密钥分发技术,其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多年发展以及存在的安全优势使得QKD技术成为量子保密通信领域最为成熟的技术。我国近些年在QKD的实验和应用领域也发展迅速,“墨子号”、“京沪干线”等诸多重大成果以及在此基础上的世界首个天地一体化QKD网络的成功搭建,都标志着QKD技术规模的逐渐扩展
等离子喷焊(PTAW)是用焊接的方法将具有耐磨、耐蚀等特殊性能的合金粉末材料熔化在基材表面的一种表面工程技术,它具有成本低、材料利用率高、生产效率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机械、冶金、能源、航空航天、装备制造等诸多行业的关键件表面强化和再制造加工。等离子喷焊过程熔池温度是实时变化的,在热输入量调整不及时的情况下,容易出现合金粉末材料及基材温度过冷或过热现象,导致喷焊层性能的明显差异,产生喷焊层与基体熔合
MXenes,一类新型的层状二维过渡族金属碳化物、氮化物和碳氮化合物,作为插层型赝电容电极材料被广泛地应用于能量存储领域。Ti3C2Tx作为被研究最多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具有高导电率、良好的亲水性、稳定性和大的层间距。虽然Ti3C2Tx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时,倍率性能出色并且长循环稳定性优异,但是其比容量仍有提升空间。使用具有高比容量的材料与Ti3C2Tx进行复合,可以有效提升Ti3C2Tx的比
人体行为识别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例如用户认证、老年人日常行为监测以及跌倒检测等。现有的行为识别方法主要基于摄像头和可穿戴传感器。这些方法虽然能实现较高的识别率,但在识别动作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侵犯了用户的隐私。基于摄像头的行为识别方法在识别过程中会捕捉用户清晰的长相信息,基于可穿戴传感器的方法在识别过程中会收集用户的生理信息,如心跳或脉搏等,这些都会带来严重的隐私泄漏问题。近些年随着WiF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