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石复合In基液态金属导热性能调控机理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es1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子器件日益增长的“热障”问题给先进电子封装热管理材料带来了全新的挑战。针对热管理领域中相变材料的应用,液态金属(Liquid Metal,LM)因具有较低界面热阻和较高导热系数成为最有潜在应用价值的相变材料,然而LM的导热系数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且LM存在易泄漏和过冷等现象也需解决。基于此,本文选用界面适应性较好的In基LM和具有高导热系数的金刚石颗粒,以粉末烧结的方式开发了In基LM/金刚石复合材料,通过微观结构观察、物相分析、热物性分析和数值模拟对该复合材料的导热、润湿和相变行为及机理进行了研究。利用高速液相分散法制备了In基LM粉末,以用于In基LM/金刚石复合材料制备。通过对In基LM粉末形貌和粒径区间调控及分析,获得了较优分散溶液为添加5~10 vol%聚乙二醇和0.1~0.2 wt%柠檬酸的丙三醇溶液;较优工艺参数:预热温度在LM熔点以上30~60℃,分散时间为3~5 min和分散速率为1.2×10~4~1.9×10~4 rpm。短时间内(3~5 min)可单次制备较大量(≥30 g)的LM粉末,其球形度高,表面形貌良好,粉末粒径主要集中在15~25μm。液相分散对LM颗粒的元素分布不会产生显著影响,对其熔点影响甚小。结合X射线能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和原位热分析,揭示了LM颗粒表面为氧化膜,该氧化膜使其在熔点以上保持核壳结构,可通过外力或化学试剂去除。通过对液相分散LM粉末的机理分析,为得到粒径范围较窄和高球形度的LM粉末,在选用合理工艺参数的前提下,优先选择和LM亲和力较低的分散溶液和微量去氧化膜物质,使分散后的LM颗粒依靠自身表面张力形成高球形度粉末。采用粉末烧结技术成功制备了Bi-In-Sn/金刚石复合材料。结果表明镀钛或镀铬金刚石颗粒改善了基体Bi-In-Sn与金刚石的界面结合。Bi-In-Sn/金刚石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随金刚石颗粒尺寸和其体积分数的增加而增加,获得的较高导热系数为71 W·m-1·K-1,是基体的3.8倍。该复合材料的初始熔化温度与基体相近,其体积熔化潜热随金刚石含量的增加而减小,当金刚石和Bi-In-Sn体积相同时,金刚石颗粒的显热对Bi-In-Sn/金刚石复合材料的体积熔化潜热贡献约为12%。在125℃经120 h老化后,该复合材料的熔点未发生显著变化,但其导热系数下降5.5%,归因于Bi-In-Sn基体氧化。结合数值模拟,In基LM/金刚石复合材料的内部传热机理为:热流主要通过邻近金刚石颗粒进行传递,进而增强基体导热系数;过厚金刚石镀层会显著降低界面传热系数,导致该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降低;复合材料内部孔洞出现在与传热方向一致的金刚石颗粒间时,特别是基体和金刚石界面处时,会引起热流密度和其传递方向发生巨变,进而降低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选用原位颗粒浸入LM熔体实验,对金刚石颗粒与不同LM熔体之间的润湿行为进行了分析。金刚石颗粒与纯In熔体的润湿性较好,而与纯Ga的润湿性较差,通过与In合金化可改善LM与金刚石的润湿;LM表面的氧化膜会阻碍其在金刚石表面的润湿。通过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分析,In和金刚石润湿性较好的机理为In和金刚石的界面吸附能较低。利用In对金刚石较好的润湿能力,采用预加In颗粒的方式,使In基LM和金刚石颗粒间形成有效的微观连接,进而增强In基LM的导热系数。通过老化测试分析,In基LM/金刚石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获得的Bi-In-Sn/金刚石复合材料和In/金刚石复合材料的最高导热系数可达157W·m-1·K-1和211 W·m-1·K-1。通过微分有效介质模型得出In和金刚石的界面热阻为0.2×10-6 m~2·K·W-1。此外,建立了较为可靠的三元复合材料导热系数预测模型,实验值可达模型预测的90%以上。对Bi-In-Sn在添加金刚石颗粒前后的熔化/凝固相变行为进行了分析,Bi-In-Sn在添加金刚石颗粒后,其开始熔化时间延迟,且熔化相变持续时间较长。在发热元件长时间工作时,Bi-In-Sn/金刚石较Bi-In-Sn表现出较好的散热能力。Bi-In-Sn在添加金刚石颗粒后,其凝固时间提前,且过冷度减小。针对间歇性发热元件,Bi-In-Sn在添加金刚石颗粒后使其凝固进程相对缩短,经多次循环测试后表现出较好的热稳定性。通过对Bi-In-Sn/金刚石进行1000次熔化/凝固循环测试,发现金刚石颗粒在Bi-In-Sn中的相对位置基本稳定。结合模拟分析,金刚石对LM相变过程的影响机理为:LM在添加金刚石颗粒后可增强其局部导热性能,均衡LM的内部温度,使热量不易聚集于LM内部,从而延缓其熔化相变,使LM保持较高的导热性能;在冷却时,金刚石颗粒加速LM内部温度传递,从而使其整体凝固相变更为均匀,导致其凝固时长相对缩短。
其他文献
癌症是目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用于治疗癌症的药物主要包括小分子化疗药物以及生物大分子抑癌药物。但由于大多数抗癌药物选择性差,会对患者健康细胞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因此,开发安全、有效的药物递送策略对于癌症治疗具有重大意义。纳米载体不仅能够改善难溶性小分子化疗药物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也可保护生物大分子药物不被降解;同时可赋予药物新的特性,使其具有靶向性、缓释控释特性,从而降低不良反应、减
国内接地网多采用碳钢材料,并长期处于层数多、电阻率随机的复杂水平分层土壤的电流场中。同时,在运的碳钢接地网通常已发生不同程度的腐蚀,腐蚀产物附着在接地网表面影响接地网的接地性能。接地网的接地参数(接地阻抗、泄漏电流、地表电位等)是评估接地网接地性能的关键指标,因此,准确计算水平分层土壤中不同腐蚀程度碳钢接地网的接地参数至关重要,可有效避免因地网腐蚀导致的电力事故。首先,接地网所处土壤环境多呈现出复
基于半导体材料的光电催化分解水产氢技术可以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高能量密度的化学能,该技术在环境污染治理和洁净能源生产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其中,开发高效且稳定的半导体光电催化材料、设计新颖的催化剂结构以及深入研究表界面催化反应机理是提升该技术量子转化效率并将其工业化应用的关键。鉴于此,本论文以金属氧/硫化物异质结设计为目标,主要开展了三个方面的研究工作:1)开发了基于连续离子层吸附反应法(SILA
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对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具有重大意义。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从元件(机组、线路、变压器等)可靠性参数、电气参数和系统结构参数等出发,通过可靠性建模、系统状态分析等过程,计算系统和节点可靠性指标,并为后续的规划和运行决策提供指导。其中,元件可靠性参数是可靠性评估的基础和关键。一方面,由于可靠性统计工作的复杂性及人为因素的影响等,元件可靠性参数的缺失或错误几乎不可避免,因此,可能
20世纪90年代,中国学者开始研究社会共治,社会共治研究呈现快速发展趋势。社会共治,在经济学、公共管理等领域都有应用,已取得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市场监管,离不开政府、市场和社会。建国70年和改革开放40年里,我国构建了政府主导市场监管的组织体系和制度框架,相对而言,公众参与市场监管社会共治的体制机制还是短板,亟待实践探索和理论突破。公众参与市场监管社会共治行为,是公众在法律和政策框架下,协同参与生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14年12月31日印发《关于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并在北京市大兴区、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重庆市大足区等三十三个县(市、区)进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的试点。之后不久,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定,在试点区域内暂时调整实施《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中涉及改革试点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气候事件频繁发生,全球性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人类正在面对和亟待解决的重要命题。其中,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全球变暖80%是由二氧化碳排放造成的,因此节能、提效、减排成为新时代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全球城市面积只占陆地面积的2%,但是城市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却分别高达75%和78%,因此城市成为了减少碳排放的主阵地。在中国,经济增长与碳排放量不断增加是同步出现的,且城市碳排放占据中国
大规模新能源的并网消纳及远距离传输对现有输电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可实现交流系统的异步互联,并能综合多种能源进行多元互补,提升新能源的消纳水平,是未来电力系统重要的发展方向。然而,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基本单元为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发生直流故障后MMC等效为电容放电,故障电流快速上升;若不采取措施抑制故障电流和快速隔
随着人口转型和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人口数量红利逐渐消失,区域与城乡流动的人口结构红利业已得到充分释放。未来人口红利继续发展,应着眼于提高劳动力自身素质与岗位相匹配、区域产业结构与人力资本结构相匹配的人口结构性质量红利。由人口数量红利的外延型概念向提高就业质量和劳动生产效率的内涵型概念转变,是从理论和现实中进一步充分释放我国人口红利的关键,能够有效推动劳动力的生产能力与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推动区
回顾中国电影发展的历史进程,电影的“市场化”呈现出了几个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一个是在上世纪20年代,我国电影创作逐步形成了以受众接受为主的市场观念与运营模式,并创作了大量具有民族特色的电影类型,如稗史片、神怪片、武侠片等。这是我国电影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第一个商业化浪潮;而步入30年代以后,电影的创作开始转向以现实主义为主——包括左翼电影、国防电影、新闻纪录电影等,体现了特殊时期电影所承载的历史使命。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