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多个重味夸克强子的手征夸克模型研究

来源 :内蒙古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Tyra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手征SU(3)和扩展手征SU(3)夸克模型在轻强子领域获得了很大的成功。本工作将两个手征夸克模型推广应用到重味领域,采用变分法研究一对正反重味夸克组成的基态介子的质量,根据现存实验数据得到一套重味夸克相关的模型参数;并用其计算自旋为1/2和3/2的含2个、3个重味夸克基态强子ΞQQ、ΩQQ、ΩQQQ(Q为c或b)的质量。具体工作如下:  1.基态重味介子的质量。研究表明,ηc、J/ψ、ηb、(Υ)、Bc介子的理论值与实验值完全符合,而未有实验数据的介子Bc*的值在其他理论方法给出的范围内,亦是合理的;在此基础上,我们获得了三组与重味夸克相关的模型参数。  我们还简要分析了介子内部单胶子交换势OGE和禁闭势随重味夸克质量mQ的变化趋势。单胶子耦合系数gQ不变时,重味介子Q(Q)内部的单胶子交换势始终是吸引力,且其强度基本与mQ无关。禁闭势的作用则与mQ有关,当mQ较小时某些介子的禁闭势总体上表现为排斥力,随着mQ的增大这种排斥作用逐渐减小,引力作用逐渐增大,总体上又表现为引力作用;还有一些介子内部禁闭势始终表现为引力作用。介子内部总的相互作用是吸引力,且mQ增大,引力增强。  2.基态重味重子的质量。采用介子研究中获得的三组模型参数分别计算含2个、3个重味夸克的重子系统。对已有实验值的粒子Ξcc而言,本文给出的数值比实验值高出4~5%,其它理论工作给出的结果与本文的情况基本类似;还没有实验值的重子Ξbb、Ξbc、ΩQQ、ΩQQQ的数值结果与其它理论工作给出的结果基本一致。重味重子内部相互作用与重味夸克质量mQ的关系与介子情况类似。  总之,手征SU(3)和扩展手征SU(3)模型能够定性地描述含多个重味夸克强子系统的质量。
其他文献
由于制造成本低廉,制备工艺简单,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受到业界的好评并得到足够的重视。其中,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染料分子起着捕获光线收集能量的作用。电子给体一共轭桥—电子受体(D-π-A)型有机染料种类多、光物理性质调控方便使其有望提高电池的效率和降低电池的成本。然而截至目前所报导的D-π-A型有机染料分子依然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染料分子的电子受体部分与吸附基团部分总是难以分离;二是所设计的染料分
氮化镓(GaN)是Ⅲ-Ⅴ族宽直接带隙半导体材料,具有六方对称纤锌矿结构,其室温下的禁带宽度是3.39eV,激子束缚能为26meV。GaN在抗辐射、耐高温、耐酸碱、热导率、强度硬度等方面有
自2004年曼彻斯特大学发现单原子层厚度的石墨烯以来,石墨烯及类石墨烯二维材料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优异的电学性质和机械性质也使它们成为了量子信息学研究载体的热门候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