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普及,中国整个社会的发展与信息技术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信息技术开始被广泛地应用到教育改革和教育国际化与现代化中,“教育信息化”的概念也逐渐成为带动教育事业进步的新焦点,各地方政府开始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的工作。成都市教育局就此编制了《成都市义务教育信息化进展报告》并翻译成英文,宣传和推广成都教育信息化。《成都市义务教育信息化进展报告》汉译英翻译实践报告主要从翻译流程、翻译障碍和翻译策略三个方面对该翻译项目进行系统和深入的剖析。本报告记录并描述了翻译任务完成的过程,其中涉及译前对语言特点的分析,任务分配、术语和翻译工具的确定与准备,尤其是ICAT翻译软件的应用,以及最后的翻译校对和其他译后工作。此外,作者尝试运用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特别是关于翻译的“功能”和“读者反应”等相关论点作为理论指导,将翻译实践过程中遇到的一些词汇和句法层面上的难题作为典型案例,通过比较、举例等方法进行阐释。词汇层面主要包括术语、具有中国特色的表达和组织机构名称的翻译;句法层面则着重强调了中文原文在动词化、主动语态和意合这三个维度的特点。面对上述翻译障碍,本报告也相应地提出了词汇层面的翻译策略,如直译法、意译法、解释性翻译等,以及句法层面的翻译技巧,如采用名词化、被动语气和形合等方法。报告最后分析并总结了整个翻译流程、障碍和解决方案,以期在类似的报告文件和政府公文翻译方面给其他译者提供借鉴。同时,也希望运用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进行公文翻译的分析,能够开阔政经类翻译的视野,为翻译实践和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