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相级联交流高频链双向储能变流器关键技术研究

来源 :南京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mel_x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可再生能源具有随机性、间歇性和波动性,大规模并网会严重影响电能质量。储能技术的提出,有效地弥补了可再生能源在并网发电中的不足。储能变流器作为储能系统与电网之间交直流能量转换的关键装置,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研究。针对现阶段大规模储能发展要求,本文提出级联交流高频链双向变流拓扑结构,并围绕该电路关键技术展开研究。本文首先分析了单相级联交流高频链电路拓扑结构,结合级联多电平和交流高频链电路特点,以谐波优化为原则,提出了电路的综合调制策略。各高频链单元采用解结耦调制,并通过载波相移SPWM调制实现链节单元的级联。在此基础上,对5MW/35kV储能变流器主电路进行参数设计,完成关键元器件选型。针对储能系统工作于离/并网运行两种模式,分别分析了这两种模式下储能变流器的数学模型,研究其控制方法。独立运行时,采用基于电流内环电压外环的双环控制方法,仿真结果表明,在该控制方法下系统具有较好的带负载能力和动态响应能力;并网运行时,采用准PR控制,与传统PI控制相比,准PR控制更有利于实现无静差跟踪和谐波抑制。冗余控制是级联多电平电路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当储能电池发生故障时,可以通过断开电池连接开关,形成基于电池和电容的混合储能系统。本文通过矢量分析得到混合储能系统稳定工作范围,提出了基于电压源型变换器和电流源型变换器的混合储能控制方法,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能实现系统功率分配,提高系统稳定性。由于链节吸收和损耗的功率不一致,混合储能系统直流侧电池SOC和电容电压会出现不平衡现象。根据功率平衡条件,分析了几种平衡控制方法,分别是改变输出电压幅值、改变输出电压相位、同时改变输出电压幅值和相位的平衡控制方法,通过仿真对比了不同方法的调节性能。在此基础上,搭建了基于RT-LAB的单相级联高频链储能系统硬件在环仿真测试平台,设计了包括调理电路、控制电路、数模转换电路、电压转换电路等在内的硬件电路,通过半实物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控制方法的正确性。本文对单相级联交流高频链双向储能变流器关键技术展开研究,为推动储能技术向高效率、大容量发展奠定基础,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现阶段许多车辆,航空航天领域等部分构件,例如卫星天线和天文望远镜太阳能帆板、直升机的旋翼、柔性机械臂,船舶、航空、风电、汽车涡轮中发动机叶片,都可以看成主体为刚体,
传统的渣油加氢脱硫工艺,因其需要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操作,并且消耗大量的氢气,而氧化脱硫工艺是在温和的环境下操作,是非常有前景的脱硫工艺,其中以分子氧(空气、氧气、臭氧)为氧化剂,具有来源方便、环境友好等优点。但是氧化脱硫工艺在柴油的深度脱硫中运用研究最多,至今很少有报道将氧化脱硫工艺运用到渣油的脱硫中。减压渣油的热转化是渣油的重要加工方式,砜类物质中的S=O=S键可在高温下从烃类物质上断裂以SO_
近年来,绿色高效、污染小的核能发电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我国的核电事业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核电站由于建筑功能特殊,工艺要求复杂,在建造过程中会遇到诸多难题。本文
蜗杆面齿轮传动由蜗杆面齿轮和蜗杆组成,蜗杆面齿轮又称为曲线齿面齿轮。本文以蜗杆面齿轮传动为研究对象,从阿基米德蜗杆的齿面方程出发,求解出了蜗杆面齿轮的理论模型,并对
由于风速具有随机性和间歇性等特点,风机输出功率会产生较大的波动,将会影响电力系统频率的稳定。此外,依靠变流器的并网方式进一步降低了系统的惯量。在大规模风电并网场景
胀锁式对穿锚索沿空掘巷窄煤柱双向加固技术是一种针对沿空掘巷留设煤柱支护的新型技术。本文以济宁三号煤矿123下04工作面沿空掘巷留设煤柱为工程背景,通过理论分析并结合室
随着城市机动化的推进、女性就业率和社会地位的提高,女司机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道路使用主体,备受关注,同时饱受诟病。媒体和社会大众对女性驾驶员的评价以负面为主,导致她们在
含弥散纳米颗粒复合介质涉及到能源材料、大气科学和军事等多个领域,研究其辐射特性在其应用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复合介质中纳米颗粒对入射光的吸收、散射作用使得计算其辐射特性参数变得较为复杂,将复合介质等效为均匀介质是简化计算的方式之一,获取等效介质的辐射特性参数(如等效介电常数)是实现等效的前提。本文针对复合介质的等效辐射特性参数进行了研究,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1)利用Comsol构建S参数
在推动国产数控系统向高端化发展、提高加工效率与加工质量这一背景下,微线段形式的加工程序在面对复杂曲线曲面时,难以实现高速加工,且段间转折点数量多、易引起过切与欠切,
抗生素作为新兴污染物,在自然水体中广泛而持久的存在,近年来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目前常用水处理技术并未针对抗生素进行去除,处理后的水质难以保证。同时实验室所用技术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