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通过对回盲部病变患者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评估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与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ST)、结核抗体检测相比在肠结核(ITB)诊断上的优越性,进一步探讨T-SPOT.TB在回盲部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1月1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内镜下发现回盲部病变且有行T-SPOT.TB、TST、结核抗体检测的住院患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回盲部病变患者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评估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与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ST)、结核抗体检测相比在肠结核(ITB)诊断上的优越性,进一步探讨T-SPOT.TB在回盲部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1月1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内镜下发现回盲部病变且有行T-SPOT.TB、TST、结核抗体检测的住院患者临床资料,依照最终诊断结果分为4组,A组(肠结核组)、B组(克罗恩病组)、C组(非肠结核非克罗恩组)和D组(不确定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4组在一般资料、临床症状、内镜表现、实验室检查上的差异,计算T-SPOT.TB、TST、结核抗体及三者的联合检验在结核病诊断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阳性似然比(LR+)、阴性似然比(LR-),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进行一致性检验,评估它们鉴别肠结核与非肠结核病的优劣,评价T-SPOT.TB对于回盲部病变性质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1)一般资料:B组中位年龄小于A、C、D组(25.0 vs 37.0、47.0、34.5,P0.05)。各组中男性构成比高于女性(P0.05)。(2)临床症状:C组血便的发生率高于B组(P0.05)。(4)实验室检查:A组T-SPOT.TB阳性率明显高于B、C、D组(P<0.0083),TST、结核抗体在A组中的阳性率也高于B组(P0.05)。(5)T-SPOT.TB的敏感性、NPV、LR+和LR-均明显优于TST和结核抗体检测(P<0.05),在PPV方面也优于TST(P0.05)。(6)TSPOT.TB在诊断结核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0,TST的AUC为0.68,结核抗体的AUC为0.64,联合检验的AUC为0.85,T-SPOT.TB对于回盲部病变患者结核感染的诊断价值更好。(7)一致性检验:将T-SPOT.TB与本文中肠结核的诊断标准进行一致性检验,Kappa=0.79,P<0.001,两种方法的诊断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结论:在回盲部病变鉴别诊断中,回盲瓣受累多见于ITB与CD,并且中年期发病、内镜下环形溃疡、肠腔狭窄更有助于ITB的临床诊断,T-SPOT.TB比TST和结核抗体检测在ITB诊断上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且其特异性和NPV高,阴性结果有助于排除ITB,诊断结果与ITB诊断标准间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因此认为T-SPOT.TB可作为鉴别回盲部病变是否为结核性的主要检查手段之一。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实验室指标、肥胖相关的影像学指标及急性胰腺炎合并症与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关系。通过构建预测模型,早期(入院后24小时内)、高效地预测中、重症急性胰腺炎,以便确定是否进行转诊及早期治疗方案的拟定。方法回顾性收集分析了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9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2012年修订的亚特兰大急性胰腺炎定义与分类标准》[1],以是否存在器官功能衰
聚醚醚酮(PEEK)是一种在生物医学领域极具吸引力的医用高性能工程材料,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接近皮质骨的低弹性模量、耐化学腐蚀、自润滑性、耐高温性以及耐疲劳性。目前以PEEK为材质的医疗耗材已经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尤其是在骨科以及口腔医学中,PEEK的出现为植入式器械提供丰富且日益广泛的选择。但是PEEK的生物惰性会阻碍PEEK与周围正常骨组织的整合,尤其是在一些植入物区域伴有细菌感染的情况下。
目的探讨MPCNL(Minimally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对患侧肾功能的影响,术前不同S.T.O.N.E评分的患者术后肾功能转归是否存在差异,为经皮肾镜术后患者预后判断提供一定的临床证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室2018年8月-2020年1月期间行MPCNL的患者,术前常规行泌尿系统CT(Computer Tomography,电子计算机X
目的分析二叶式主动脉瓣(Bicuspid aortic valve,BAV)患者升主动脉扩张的危险因素并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估升主动脉弹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59例BAV病例根据升主动脉内径分为升主动脉扩张组(17例)及非扩张组(42例)。收集两组的一般资料、常规超声心动图数据、升主动脉弹性评价指标(应变、僵硬指数、可扩张性)及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数据,分析BAV患者合并升主动脉扩张的影响因素。同
目的:验证星形胶质细胞膜蛋白Glia CAM蛋白在星形胶质细胞分泌的外泌体上特异性表达,并建立从脑脊液中富集此类Glial CAM蛋白表达阳性外泌体亚群的方法,为下游蛋白组学研究和基因组学研究做准备。方法:通过差速离心法从原代星形胶质细胞的培养基中提取外泌体,应用流式细胞技术、Western Blot技术、NTA检测技术及TEM检测技术验证离心提取物为外泌体,且Glial CAM蛋白在此类外泌体样
目的:胃癌是我国发病率最高的癌症之一,对其可能的生物标志物进行探究,可加深对胃癌发病机制的认知,并合理评估其在胃癌诊疗中的潜力与价值。长链非编码RNA(lnc RNA)被认为在众多疾病的发展包括恶性肿瘤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它亦可作为胃癌早期诊断的分子标志物。本研究在实验组前期获得的芯片检测结果中选取未被报道过的目标lnc RNA进行进一步研究,通过扩大胃腺癌组织样本量验证其表达水平,并对其在胃腺癌
目的: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其中胃腺癌的发生率占胃恶性肿瘤的95%,是胃癌组织学类型中最多见的一种。目前长链非编码RNA参与胃腺癌的发病机制已被证实。本研究旨在通过发现一全新的长链非编码RNA,探究其在胃腺癌组织和细胞株中的表达并结合样本所对应的临床病理资料,在分子层面初步揭示其在胃腺癌的发病机制中所发挥的功能,寻找全新的胃癌早期诊断的体外检测标志物及胃癌靶向治疗潜在的靶点。方法:(1
目的:调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难治性高血压(resistant hypertension,Rs HT)及顽固性高血压(refractory hypertension,Rf HT)患者的患病情况,并分析人群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与合并症的关系,为改善患者的预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方式,纳入2015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就诊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的难治性高血压
【目的】通过分析健康人群和中老年人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患者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征,以达到加强对老年人肺栓塞的认识。【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收集2017年5月-2019年5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确诊的、年龄≥40周岁的109例急性肺栓塞患者的临床材料,对照组为同时期年龄≥40周岁的96例无肺栓塞者的病史资料,包括存在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辅助检查等,将对照组和肺栓
背景与目的腓骨肌萎缩症(Charcot-Marie-Tooth disease,CMT),是最常见的遗传性周围神经病之一。目前主要根据电生理,主要分为脱髓鞘型(CMT1)、轴索型(CMT2)以及中间型。迄今为止,CMT的突变基因已达100多个,但仍有约20%–40%CMT患者未发现遗传原因。本病致残率较高,目前该病缺乏有效控制药物,目前有较多研究致力于开发新的治疗策略,并且正在进行或计划进行多个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