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金纳米团簇的生物传感器和荧光免疫定量测定CA199的研究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ppy_04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纳米材料有着独特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呈现出常规材料不具备的优越性能。纳米技术引入生物传感器领域后,提高了生物传感器的灵敏度和其它性能,给生物传感器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本论文以新型纳米材料为基础以动态光散射法、电化学测定和荧光免疫吸附测定法从以下三个方面研究。1、基于金纳米团簇的动态光散射法快速定量测定DNA采用动态光散射法对脱氧核糖核苷酸进行快速、简便的测定。此方法利用金纳米粒子散射截面大,增强光散射信号。动态光散射(DLS)为识别系统,有效的结合了DLS检测灵敏度高的优点。根据DNA的浓度变化和金纳米团簇的粒径分布相关联,通过DLS测定纳米团簇的粒径分布可测定DNA的浓度,具有出良好的线性范围(2nM-5uM)和检测下限(1nM)。动态光散射测量方法快速、简单、灵敏,为DNA的定量检测提供新方法。2、基于DNA-AuNP clusters复合膜的蛋白质直接电化学和电催化采用一种新型的连接有脱氧核糖核苷酸的金纳米团簇的复合膜有效地固载肌红蛋白及其直接电化学。研究DNA-AuNPs纳米团簇复合膜修饰电极可以促进Mb在电极表面的直接电子传递。该复合膜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良好的电导性和大的比表面积。DNA-AuNPs纳米团簇复合膜给Mb提供了有利的微环境,增加了酶的固载量,保持了持酶的生物活性,有效地促进了Mb和电极的直接电子传递。制备的生物传感器对电催化还原过氧化氢展现出良好的传导性能。3、基于上转换纳米材料的荧光免疫吸附测定法对CA-199的高灵敏定量检测通过对上转换纳米材料(UCPs)粒子的表面修饰与活化,将其与CA-199抗体结合在一起,并将其应用在免疫吸附技术中,实现了基于上转换发光材料的荧光免疫吸附测定。上转换纳米粒子特有的近红外激发,无自发荧光,窄的发射峰,大的斯托克斯位移,在荧光免疫吸附检测时,成为良好的荧光标记物。此检测方法在浓度125-4000U的范围内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和灵敏度。
其他文献
生物传感器是由物理、生物、医学、化学、电子技术等多门学科互相融汇渗透成长起来的一种高新技术,是一种将生物感应元件的专一性与一个能够产生和待测物浓度成比例的信号传导
近年来,ZnO无机纳米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为了改善和提高ZnO光催化性能,最常见的方法是对样品进行元素掺杂或复合。稀土元素Ce具有独特的最外层电子结构,即具有电子未完全充满的4f壳层,能有效地调节ZnO超微粉体的性能和应用。本文以各种锌盐和NaOH为原料,采用一步水热法制备了ZnO、Ce/ZnO和CeO_2/ZnO复合超微粉体。以亚甲基蓝(MB)和罗丹明B(RhB)为目标污染物,
一、利用分子印迹膜的特异性识别能力,采用水相表面沉积法制备了土霉素的刚性SiO2分子印迹膜,采用电化学溶胶凝胶沉积法制备了赤霉素的刚性SiO2分子印迹膜。   (1)用巯基乙
共价键有机骨架(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 COFs)是一类由有机分子为结构单元通过一定的有机官能团反应桥联而形成的新型多孔材料。不同于近年来迅速发展的金属-有机骨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 MOFs)材料,COFs完全是由H、B、C、0等轻元素通过共价键组成,所以密度较小。同时,COFs显示了显著的高比表面积和热稳定性(高达500℃),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