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及目的超重和肥胖是指人体异常或过多的脂肪堆积。2016年,中国成人超重率为32.3%,肥胖率为6.2%。超重和肥胖是许多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比如癌症。结直肠新生物包括结直肠癌、结直肠腺瘤和结直肠息肉。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2018年,中国结直肠癌发病率为36.6/10万,死亡率为17.4/10万,造成极大的疾病负担。结直肠腺瘤和息肉被认为是结直肠癌的癌前病变,其早期发现和干预可以有效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肥胖可能与结直肠癌发生的各个阶段存在紧密联系,但此关联因种族、性别、病理类型、病变部位等因素的不同而不同。目前的研究多数基于国外人群,尚缺乏对我国人群的研究,并且尚未有研究报道肥胖对结直肠癌发生的各个阶段的效应是否不同。因此,本研究对结直肠癌高危人群进行横断面研究,探索肥胖相关体格指标(BMI、腰围、腰臀比和腰高比)与结直肠癌、结直肠腺瘤、结直肠息肉之间的关系,旨在揭示肥胖与结直肠癌发生的各个阶段的关系,为结直肠癌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材料与方法本研究依托于嘉善县大肠癌早诊早治筛查项目,对2012年8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初筛阳性的结直肠癌高危人群进行体格测量、问卷调查和肠镜检查。根据肠镜检查结果,纳入正常对照14293名、结直肠癌患者156例、结直肠腺瘤患者5005例和结直肠息肉患者1026例。BMI应用我国的四分类标准:<18.5 kg/m2为体重过低,18.5-23.9 kg/m2为体重正常,24.0-27.9 kg/m2为超重,≥28.0 kg/m2为肥胖。腰围、腰臀比、腰高比均采用二分类标准:男性腰围≥90cm或女性腰围≥85cm为腹型肥胖;男性腰臀比≥0.90或女性腰臀比≥0.85为腹型肥胖;腰高比≥0.5为腹型肥胖。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比值比(Odds Ratio,OR)及其95%可信区间(Confidential Interval,CI),协变量包括性别、年龄、个人癌症史、结直肠癌家族史、吸烟、饮酒、体育锻炼和阿司匹林服用情况。之后根据病理类型、病变部位将结直肠新生物分类,进行亚组分析。统计分析采用R软件3.5.3版本,显著性水平为双侧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腰围过大与结直肠癌患病风险增加有关。调整性别、年龄等协变量后,腰围过大者患结直肠癌的风险是腰围正常者的1.98(95%CI 1.43-2.73)倍,患远端结肠/直肠癌的风险是腰围正常者的2.28(95%CI 1.57-3.33)倍。BMI、腰围、腰臀比、腰高比过大均与结直肠腺瘤的患病风险增加有关。调整协变量后,BMI 24.0-27.9、BMI≥28的群体患结直肠腺瘤的风险分别是正常BMI群体的1.10(95%CI 1.03-1.19)、1.40(95%CI 1.24-1.59)倍,腰围、腰臀比、腰高比过大者患结直肠腺瘤的风险分别为正常者的1.27(95%CI 1.19-1.36)、1.40(95%CI1.26-1.55)、1.18(95%CI 1.10-1.27)倍。亚组分析显示,四个肥胖指标与近端结肠腺瘤关系更密切。BMI、腰围、腰臀比、腰高比过大均与结直肠息肉的患病风险增加有关。调整协变量后,BMI 24.0-27.9、BMI≥28.0的群体患结直肠息肉的风险分别是正常BMI群体的1.45(95%CI 1.26-1.66)、1.67(95%CI 1.31-2.10)倍,腰围、腰臀比、腰高比过大者患结直肠息肉的风险分别是正常者的1.53(95%CI 1.35-1.74)、1.43(95%CI1.17-1.76)、1.43(95%CI 1.23-1.66)倍。亚组分析显示,四个肥胖指标仅与增生性息肉的患病风险有关,而与炎性息肉无关。研究结论本研究发现结直肠癌高危人群中,BMI、腰围、腰臀比、腰高比过大均与结直肠新生物患病风险增加有关,具体表现为:腰围过大与结直肠癌患病风险增加有关,尤其与远端结肠/直肠癌患病风险增加关系密切;四个指标过大与结直肠腺瘤患病风险增加有关,尤其与近端结肠腺瘤患病风险增加关系密切;四个指标过大与结直肠息肉患病风险增加有关,尤其与增生性息肉患病风险增加关系密切。在四个肥胖相关体格指标中,仅腰围过大与结直肠癌、结直肠腺瘤、结直肠息肉的患病风险增加均有关。本研究表明,以腰围衡量的腹型肥胖可能在结直肠癌发生过程中起作用。因此,应将腰围控制作为结直肠癌的预防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