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子宫腺肌症(AM)是一种常见的妇科良性疾病,但却具有某些恶性肿瘤异常增殖、浸润和侵袭等生物学行为。该病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作为与肿瘤转移、浸润有关的新的癌基因垂体肿瘤转化基因1(PTTG1)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上调因子-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MMPRIN)是否也参与了子宫腺肌症(AM)的发生报道尚少。本研究目的就是对此问题进行解答,并探讨垂体肿瘤转化基因1(PTTG1)、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MMPRIN)、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在腺肌症内膜、在位子宫内膜及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旨在为阐明子宫腺肌症的发病机制提供重要理论依据,并为子宫腺肌症的临床治疗提供客观的实验依据。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病理科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经手术切除后病理确诊为子宫腺肌症组织35例,为腺肌症组,同时取其内膜作为在位内膜组。另选取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和第二医院病理科2002年1月至2008年1月因宫颈上皮内瘤变Ⅱ-Ⅲ级或宫颈原位癌行子宫全切患者24例作为正常内膜组,制作成4微米厚的连续切片,用兔抗人垂体肿瘤转化基因1、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多克隆抗体进行组织免疫化学染色(PV-6000法)。用Kruskal-Wallis检验,、Mann-Whitney检验及spearman秩相关和patial偏相关对相应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PTTG1、EMMPRIN和MMP-2在对照正常内膜中低表达,在腺肌症内膜中高表达;TIMP-1在对照正常内膜中高表达,在腺肌症内膜中低表达。2.PTTG1和MMP-2在子宫腺肌症组、在位内膜组和正常内膜组间的表达具有显著差异性(P<0.001),其中腺肌症组和在位内膜组表达强度高于正常内膜组(P<0.05),腺肌症组与在位内膜组之间无差别(P>0.05)。3.EMMPRIN在子宫腺肌症组、在位内膜组和正常内膜组间的表达具有显著差异性(P<0.001),其中腺肌症组表达强度显著高于在位内膜组和正常内膜组(P<0.001),在位内膜组与正常内膜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4.TIMP-1在腺肌症内膜、在位内膜和正常内膜三组间表达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正常内膜组的表达显著高于腺肌症组(P<0.001),在位内膜组的表达与腺肌症组及正常内膜组间均无差异(P>0.05)。5.相关分析表明,PTTG1与MMP-2存在正相关,与EMMPRIN和TIMP-1无相关性。6.在正常内膜中,MMP-2与TIMP-1具有负相关性(P<0.01),与EMMPRIN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腺肌症内膜中,MMP-2与EMMPRIN具有正相关性(P<0.05),与TIMP-1的相关性不明显(P>0.05)。结论:1.AM中MMP-2高表达,使在位子宫内膜的侵袭力增高,有助于启动在位内膜向肌层方向的侵入过程,导致AM的发生。2.AM中PTTG1呈高表达,并且与MMP-2的表达呈正相关,提示PTTG1导致子宫内膜发生浸润、侵袭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变MMP-2的活性和分泌来实现的。3.腺肌症内膜中,EMMPRIN和MMP-2之间具有明显的正相关。EMMPRIN的高表达,其结果是使MMP-2更高表达及其活性相对增强,这样可使腺肌症内膜具有更高的侵袭性,在子宫腺肌症的病程发展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4.正常内膜中,MMP-2与TIMP-1之间具有负性相关并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二者之间呈动态平衡,有助于保持子宫内膜组织的正常状态。5.腺肌症内膜中,MMP-2表达升高而TIMP-1表达降低,导致MMP-2/TIMP-1比值明显升高,均提示腺肌症内膜细胞因TIMP-1抑制功能的降低而致使MMP-2的活性相对增强,促进AM的发生。6.人工诱导TIMP-1或阻断EMMPRIN、PTTG1、MMP-2的表达可能抑制子宫腺肌症的发生发展,并有望成为子宫腺肌症治疗新的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