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依托《长江中下游基底结构与导矿-控矿要素研究项目》,.目的在于研究长江中下游地区中生代燕山期侵入岩特征与分布规律并就西段鄂—赣和东段苏—皖东西两区进行对比研究,在充分搜集和综合研究前人资料的基础上,依托项目实际工作以及研究成果,通过综合研究分析,对以九江为界的东西两区不同构造格架控制的侵入岩体特征,主要从岩石学、岩石化学、岩浆来源以及成岩年龄方面等特征进行了对比论述。再以九瑞矿集区的武山、城门山侵入岩和铜陵矿集区的新桥侵入岩体等分别作为西区和东区的燕山期代表性岩体,并对他们做了矿区点上的详细研究与论述。东西区对比结果显示:①岩性方面,西部鄂东南—九瑞地区以中性侵入岩为主体,东部地区中性岩出露相对较少,中酸性以及酸性侵入岩出露较多。长江中下游地区侵入岩的演化特征整体表现为,以九江—黄梅为界,岩浆活动分别向北西向和南东向演化。②区域侵入岩时代特征与岩体Sr同位素比值在变化趋势上形成对比,岩体年龄逐渐变新的趋势对应其Sr同位素比值降低的变化方向,说明了该区在成岩时期的主要控岩控矿的断裂构造的发展趋势,即岩体年龄变新和Sr同位素比值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③成因类型及构造演化特征方面,西部地区属于多条基底断裂复合部位,盖层褶皱和断裂破碎带也极其发育,从而导致岩浆上升较快,壳源物质混染极少,岩体主要为幔源成因。而东部地区主要受长江深断裂带和网格状的盖层隆起及断裂控制,岩浆上升通道相对较复杂,壳源物质混入较多,岩体主要为壳幔混源特征。④九瑞地区的城门山和武山岩体与铜陵地区的新桥岩体,显示与区域上东西部对比基本一致的特征。进一步证明了长江中下游西部鄂东南—九瑞地区和东部安庆—铜陵—宁镇地区燕山期侵入岩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