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货币政策发挥效果的渠道以信贷传导机制为主,在这一传导过程中,商业银行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而商业银行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存在信贷歧视,这就致使不同产权和规模的企业所拥有的外部融资能力不同。此外,货币政策的调整会影响消费者支出,进而影响企业的内部融资能力。我国货币政策变动会导致不同产权和规模的企业融资能力不同,而企业融资能力较大的差异会促使它们选择委托贷款这一方式进行资金融通。因此,货币政策会通过影响一系列中间变量对委托贷款产生影响。而委托贷款作为“漏损效应”的方式之一,可以对信贷资源错配进行纠偏,实现信贷资源由资金宽松的国有企业或大企业流向非国有企业或小企业,疏通堵塞的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另一方面,委托贷款可以加快资金的流动,提高资金整体的使用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因此,本文认为货币政策与委托贷款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存在耦合性。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选取了2008年至2014年的季度数据,建立VAR模型,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等方法对货币政策与委托贷款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出了以下结论:货币政策与委托贷款可以相互影响,具有耦合性;货币政策的指标—货币供应量和国内生产总值对委托贷款都产生负效应,其中货币供应量对委托贷款的影响程度最大;委托贷款对货币供应量和国内生产总值会产生正效应,并且委托贷款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M2的影响最大,超过了对最终目标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的影响,短期内委托贷款会促进经济的增长,造成物价波动。基于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完善委托贷款法律规定、疏通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等建议,对规范委托贷款的发放,改进和完善货币政策体系具有一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