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余阙及其《青阳先生文集》整理与研究

来源 :宁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hngah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余闕(1303-1358),字廷心,一字天心,元代唐兀人,是元朝後期才藝較廣、政治地位較高的色目士大夫之一,有《青陽先生文集》傳世。本文立足於前人的研究層面,通過查檢與余闕相關的文獻資料,爬梳余闕文集的各個版本,對余闕進行文學、史學、思想史等多方面的研究,并在收集和目驗大量余闕文集傳世版本的基礎上對其著述進行整理。本文主要分引言、研究篇、整理篇、附録、结语五個部分,其中,引言部分,對余闕及其著述的研究意義、整理與研究現狀進行闡述;研究篇共含四個方面的内容,第一章爲余闕的家世、生平考,包括其家世淵源、生平簡譜及詩文系年、族屬及身份辨析和對余闕的評價;第二章着力於對余闕生平的交游網絡進行分析和構建,按照士人、同年、方外人士三個類别劃分,以期梳理余闕在文學、思想、爲人處世方面所受到的影響和傳承譜系。第三章爲余闕忠義形象對後世影響的研究,余闕於元末殉節,闔家隨之,爲歷史上有名的忠臣,本章通過對余闕殉節的時代背景、明清及近代余闕忠義形象的構建等方面的論述,力圖還原余闕在歷史上的真實面目。第四章爲余闕的著述研究,包含對其著述和書法作品的留存情况進行介紹,對傳世的《青陽先生文集》的文獻著録、版本特點、内容、各版本之間的關係等情况展開論述,在立足文本的基礎上對余闕的《青陽先生文集》的藝術風格進行賞析,并充分挖掘《青陽先生文集》的文獻價值。本文整理篇主要對余闕傳世的《青陽先生文集》進行標點、校勘、注釋,以國家圖書館藏明嘉靖十七年(1538)鄭錫麒刻本(正集六卷,附録二卷)爲底本,以國家圖書館藏明正統十年(1445)高誠刻本(正集九卷)、上海圖書館藏明正統十年(1445)高誠刻本《青陽先生文集》(正集九卷,《附録》二卷)和臺灣“故宫博物院”藏明嘉靖間張毅刻本《青陽先生忠節附録》二卷爲參校本,并增加包含佚文、序跋、傳記、目録題跋著録、書影在内的附録内容,以期爲學界呈現一個内容充實完善的《青陽先生文集》整理本。結語部分對余闕及《青陽先生文集》作總體的述評和研究展望,總結了《青陽先生文集》的校勘原則。
其他文献
随着全球科技水平发展和深度学习技术成熟,互联网迎来人工智能时代,计算机视觉是人工智能研究的重要领域。时序事件分析与研究更是成为当下热点,在自动驾驶、智能监控、短视频推荐、动作行为分析等众多领域有广阔市场和应用前景。目前时序事件分析与研究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从过去的传统方法到当下流行的神经网络,虽然各个数据集上的性能在不断提升,但是离实际场景应用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难点在于时序事件任务本身的复杂
研究区大地构造属准噶尔地块-吐哈地块之觉罗塔格石炭纪裂谷带。带内褶皱及断裂构造发育,构造形式以褶皱为主,东段为箱状,西段则呈紧闭型。断裂伴随褶皱生长,后期活动性比较强。构造运动强烈,热液活动频繁,成矿地质条件优越。阿齐山铅锌矿床的发现丰富了该成矿带的成矿系列,对推动该成矿带火山岩型铅锌矿床的找矿突破具有重要意义。阿齐山铅锌矿为是喷流-沉积型并受后期火山热液交代叠加型铅锌矿床,位于研究区中部偏南。受
近十多年来,国内外在降解高浓度含油污水处理方面开展了较多的研究,但由于技术、经济等方面的局限性,目前大多数都尚未在工业中得到应用。 本课题主要研究以微滤膜法和Fenton
目的 探讨重症脑出血早期营养支持对改善预后的相关研究。方法 采用前瞻性对照的研究方法 ,对 74例重症脑出血患者早期营养支持的作用与价值进行研究。TPN组与EN +PN组各 3
对故意伤害致人死亡因果关系的判定具有典型与重要的意义:从微观角度..来看,厘清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的因果关系便可以对其概念作出清晰的认识与界定,从而与相近概念作出区分,由
通过对“五四”启蒙文学、左翼文学和抗战文学的分期回顾.可以将民间理念在现代文学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不同形态重新定位为“被动和懵懂的民间”、“盲目和虚幻的民间”、“潜
在体育产业新政的背景下,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产业主动的渗透融合传统产业,创新甚至是颠覆传统产业业己经形成的发展方式,身为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体育产业不应被动等待,而
校园文化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和校园生活的重要内容,具有强大的育人功能。新形势下,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以党的建设为灵魂。该研究结合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际,阐
现代教育科学研究中,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推崇“在教育中、通过教育并为了教育”的研究,因为它能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是一种“平民化”的研究方式。它使一线教师以研究者的
在出版社重视社会效益、重视质量的大环境下,校对环节不可或缺,职能需要提升,责任校对在质量把关方面的优势得到凸显。文章从责任校对存在的意义、责任校对的职责、责任校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