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合金化及高能超声协同作用Al3Ti/A356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nny_1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位颗粒增强A356基复合材料在航空、汽车、电子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本文采用微合金化及高能超声协同作用Al3Ti/A356复合材料,优化原位Al3Ti颗粒的形貌、大小和分布,提高Al3Ti/A356复合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   A356-K2TiF6体系所制备的Al3Ti/A356复合材料的分析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750℃,反应时间为10min时反应生成的Al3Ti颗粒形貌为块状或正方形,颗粒尺寸大部分在1~2μ,少部分在2~5μm的范围内,颗粒呈弥散分布。   稀土La和Ce对Al3Ti/A356复合材料微观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的加入使Al3Ti颗粒尺寸由2~5μm细化到了1~2μm,颗粒分布更加均匀,形貌也由大块状变为小块状和颗粒状。   微合金化处理的Al3Ti/A356复合材料微观组织研究结果表明:加入0.2%Al-10Sr、0.2%Al-5Ti-B和1%Al-10Mn后,Al3Ti增强颗粒形貌由大块状变为小块状和颗粒状,尺寸为1~2μm,分布更佳均匀。同时,基体A356晶粒得到了细化,初生硅相钝化,消除了铁相的掺杂。   高能超声处理的Al3Ti/A356复合材料微观组织研究表明:在0.70kW超声功率下,作用时间为2min时,颗粒尺寸细化效果最显著,为0.5~1μm,形貌主要为小块状和粒状。   Al3Ti/A356复合材料的室温拉伸试验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伸长率分别为185MPa、3.5%,比基体A356合金的160MPa、3.1%,提高了15.6%,12.9%。添加0.15%La和0.15%Ce后,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为210MPa,伸长率为4.3%,比未添加稀土的复合材料分别提高了13.5%和22.9%。微合金化处理后,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从210MPa上升到235MPa,增长了11.9%;伸长率从4.3%上升为4.7%,提高了9.0%。在原位反应过程中施加高能超声,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从235MPa上升到267MPa,增长了13.6%;伸长率从4.7%上升为5.3%,提高了12.8%。
其他文献
再生纤维素纤维具有优异的吸湿性、透气性、舒适性,在人们对“绿色化生活”的需求上升的趋势下,其在服用领域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由于纤维素本身结构的亲水性,纤维产品在服用过程中无法避免地容易滋生微生物,对纤维性能造成影响,并影响使用者的健康,因此开发抗菌纤维素纤维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主要合成了新型的非水溶性聚胍抗菌剂,并共溶解的方式将其添加到纤维素/离子液体溶液中,然后采用干喷湿法纺丝技术制备了抗
两亲性嵌段共聚物具有独特的微观相分离行为,类似于小分子表面活性剂,能够铺展于液体表面,因此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的Langmuir-Blodgett薄膜(LB膜)受到了广泛的关注。通过微观区域结构的调控,可以制备出高度有序排列、尺寸均一的纳米薄膜。LB膜丰富的结构形态和聚集组装行为也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本文利用Langmuir-Blodgett技术(LB膜技术)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分别对嵌段共聚
本作品是由武汉市天乐曲艺社的专业相声演员深入湖北省产权交易中心和武汉光谷联合产权交易所体验生活、整理素材创作而成。通过幽默诙谐的角色扮演和轻松俏皮的语言对白,生
山西省全境水土流失严重,是我国水土保持工作重点监督与治理区域。输变电工程的建设将不可避免地造成水土流失,对当地环境危害极大,影响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针对山西省
近年来,山东各级党组织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部署,秉承习近平总书记“抓好党建就是最大政绩”的指示要求,把党的建设摆在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要位
核能是一种重要的新能源,而核材料是实现核反应堆安全、高效运行的重要保障。由于核材料的研究受到苛刻的实验条件限制,通过大量实验尝试的传统材料研究方法不适合于核材料的研
随着化石能源的枯竭和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寻找一种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替代能源迫在眉睫。太阳能具有储量巨大、绿色清洁、不受地域限制等优点,有望成为未来能源的重要来源之一,太
应用编制的半挂汽车列车计算机仿真程序 ,计算分析了国产EQ1 4 0K半挂汽车列车的转弯性能 ,并与国外同类型半挂汽车列车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国产EQ1 4 0K半挂汽车列车与国外同类
石墨烯作为由单层碳原子紧密堆积而成的新型碳纳米材料,迅速成为材料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石墨烯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和热传导性、优异的机械性能和透光性。石墨烯特殊的片层结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能源需求日益提高,同时伴随着世界范围内能源危机的到来,各国都亟需发展新能源技术,以应对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能源需求.太阳能光伏技术因其可再生、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