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拉桥施工过程索力调整的可靠度稳健设计方法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a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斜拉桥施工过程中,由于结构尺寸、材料特性、施工荷载等参数不可避免地出现偏差,导致结构线形和内力与设计预期值之间存在一定的误差。当误差超过允许范围时,需要及时通过索力调整的方式对结构的误差状态进行纠正。对于斜拉桥索力调整过程中各种参数的随机性影响,确定性优化方法还无法从可靠度层面给出科学的分析。即使是之后以可靠度理论为基础的索力调整分析方法,也仅考虑了参数的随机性影响,而没有进一步考虑随机变量均值的改变对结构可靠度的影响,无法从可靠度稳健性的角度给出更科学的解释。为此,迫切需要建立充分考虑随机变量均值的改变对结构可靠度的影响的索力调整分析方法,以减小可靠度灵敏度的方式,使结构可靠度对随机变量均值的变化不敏感,从而使索力调整过程中结构的可靠度更加稳健,最终达到更加安全可靠地纠正施工误差的目的。
  本文拟在现有斜拉桥施工过程索力调整分析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可靠度稳健设计方法,开展斜拉桥施工过程索力调整的可靠度稳健设计方法研究,并将其应用于工程实际,以验证其有效性和实用性。本文主要完成了如下工作:
  (1)对斜拉桥施工控制理论、可靠度基本理论及可靠度稳健设计方法进行文献综述。介绍了斜拉桥的结构特点、常用施工方法以及各种施工控制方法,并阐述了斜拉桥施工过程中误差调整方法及其研究现状。介绍了可靠度基本理论、可靠度灵敏度分析方法以及可靠度稳健设计方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阐述了斜拉桥施工过程索力调整的可靠度稳健设计方法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2)系统阐述了可靠度基本理论和可靠度灵敏度分析方法。介绍了结构可靠度基本概念,并对结构可靠度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和总结,探讨了其优缺点。归纳了各界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可靠度灵敏度定义的提法,阐述了本文所研究的可靠度灵敏度的定义以及常用的可靠度灵敏度分析方法,为后面的计算提供理论基础。
  (3)系统开展了基于可靠度稳健设计的索力调整分析方法的研究。阐述了可靠度优化设计方法和可靠度稳健设计方法的研究思路。考虑斜拉桥索力调整过程中各种参数随机性的影响,引入结构可靠度的概念,阐述了基于可靠度优化设计的索力调整分析方法。进一步考虑索力调整过程中索力调整量均值的改变对结构可靠度的影响,提出了基于可靠度稳健设计的索力调整分析方法,该方法通过减小可靠度灵敏度的方式,使结构可靠度对索力调整量均值的变化更不敏感,也即可靠度更加稳健。通过数值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4)系统开展了基于可靠度稳健设计的索力调整分析方法的工程应用研究。以甘竹溪大桥为应用背景,采用本文提出的基于可靠度稳健设计的索力调整分析方法,建立了甘竹溪大桥索力调整分析的可靠度稳健设计模型,并对大桥施工过程的最大悬臂状态进行了索力调整分析,获得了较科学的结果,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的方法在斜拉桥施工过程误差调整方面具有较好的实际应用效果。
  数值算例和工程应用的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基于可靠度稳健设计的索力调整分析方法既能考虑斜拉桥索力调整过程中索力调整量随机性的影响,又能考虑索力调整过程中索力调整量均值的变化对结构可靠度的影响,使斜拉桥在索力调整过程中结构的可靠度更加稳健,结构更加安全,为实际工程中解决斜拉桥施工过程误差调整提供了一种更加科学的方法。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节点是框架结构的重要部位,起着连接梁柱、传递分配内力和协调结构变形的重要作用,历次地震震害调查表明,钢筋混凝土框架类结构的破坏多集中在节点核心区及其附近区域,因节点失效引起的结构破坏一般难以修复。要使结构满足延性框架中的“强柱弱梁”抗震设计原则,则截面尺寸往往过大或箍筋配置较多,给施工带来较大麻烦,同时难以有效控制裂缝的产生。  PVA(聚乙烯醇)纤维作为近年来应用于结构抗震关键部位的一种外掺纤维
无网格方法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兴起的一种数值方法,由于不需要网格,只需要节点信息,不存在网格移动和网格畸变,因此具有适用范围广和计算精度高等优点,已成为科学和工程计算方法研究的热点,也是科学和工程计算发展的趋势。  将共轭复变量移动最小二乘法引入无单元Galerkin方法而形成的共轭复变量无单元Galerkin方法,可有效地解决无单元Galerkin方法存在的配点过多、计算量大等问题。共轭复变量
边坡稳定性是岩土工程和土木工程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微型桩边坡支护是一种新的边坡支护方式。与传统的抗滑维稳支撑结构相比,微型桩具有施工快捷方便,体积小,施工快速,适用范围广等优点。微型桩作为控制滑坡稳定性的新技术,其在工程中的实际应用相对较晚,且对项目的实际使用多为经验法,相关设计理论等也还不完善。关于微型桩加固的目前研究正处于初步阶段,特别是对于雨后的微型桩边坡修复工程,这对微型桩未来的发展和
学位
本文以武汉某基坑工程底部粉质粘土作为研究对象,在非饱和土力学理论的基础上通过饱和与非饱和土三轴仪及用来测定土体土水特征曲线的压力板仪对几种不同初始干密度试样进行了三轴试验和水土特征曲线试验。通过试验结果分析与规律总结主要研究了:不同初试干密度条件下非饱和土土水特征曲线变化规律及其力学性能:  (1)本论文首先测得了不同初试干密度下试样的土水特征曲线并拟合得到相关土水特征曲线模型参数。通过分析不同模
学位
土壤热学性质在土壤源热泵换热器设计方面起着决定性作用,但由于土壤的组成以及地质、水文等因素的影响,土壤热学性质的研究相对较为滞后。砂石混合料是土壤源热泵系统中常用的回填料,其热学性质是影响热泵系统效率的重要因素。因此,根据现场实际条件对砂石混合料的热学性质进行研究,分析砂石混合料在不同地质、水文条件下热学性质的变化规律,为准确模拟土壤源热泵系统总体热交换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砂石混合料为研究
加筋土研究主要集中于筋材革新及加筋机理,目前,工程中常用的筋材多为土工格栅、土工布等人造加筋材料或者高分子聚合材料,较少采用天然加筋材料。若工程中能够就地取材,应用天然材料进行加筋,将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本文主要选用毛竹条和棕麻纤维这两种常见的天然加筋材料来研究其加筋土的力学特性及工作机理,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内容:  (1)通过室内拉伸试验研究毛竹条和棕麻纤维的抗拉性能,确定材料的物理力学
学位
针对上软下硬复合地层条件下盾构隧道开挖面支护压力和盾构引起地表沉降问题,目前的研究仅局限于某一特定复合地层或软硬占比均半的情形,对于软硬占比持续变化的上软下硬复合地层中盾构施工开挖面支护压力与地表沉降问题则相对滞后。鉴于此,本文开展了如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关于上软下硬复合地层盾构开挖面的支护压力研究,引入了地层复合角ω的概念,提出一个随盾构开挖面软硬比例变化而变化的三维螺旋滑裂体模型(三维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