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与经济增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的环保问题越来越突出,尤其是酸雨问题严重,制约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2019年在中国469个监测降水的城市(区、县)中,酸雨频率平均为10.2%,酸雨城市比例为16.8%,酸雨区面积约为47.4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5.0%。中国的酸雨类型多为硫酸型酸雨,主要是由于二氧化硫过度排放导致的。由此可见,解决酸雨问题的关键在于解决二氧化硫排放问题。国内外二氧化硫污染治理的实践表明,排污权交易市场建设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理手段,但中国排污权交易市场建设起步较晚,仍然处于试点探索阶段。国内已完成的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多数是依靠政府部门引导实现的,企业参与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的动力不足,很难形成市场化的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市场。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现行的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制度不够完善。因此,研究中国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制度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现实意义。首先,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制度创新是提升中国污染治理效率水平的迫切需要。只有根据经济实践的变化适时地进行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制度创新,才能在制度建设方面满足大气污染治理的需要,为中国大气污染治理保驾护航;其次,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制度创新是促进中国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的客观要求。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制度会倒逼生产企业顺应产业结构升级的趋势,不断改进生产技术,降低能源消耗,借以减少成本,提高企业利润;再次,生产企业排放二氧化硫引起的环境污染属于典型的负外部性问题,只有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使排污企业的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相一致,才能保证排污企业的产量规模处于市场允许的合理水平,避免企业生产行为偏离最佳经济效率的帕累托最优状态而导致社会福利的损失;最后,目前中国理论界对污染气体排污权交易理论的研究多集中在碳排放权交易理论方面,而对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的研究则相对较少,对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制度创新进行研究是对中国排污权交易理论研究体系的有益补充。本文借鉴国内外现有的研究成果,采取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相结合的方法,梳理了中国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制度的演进过程,探讨了中国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制度体系及其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实证分析了中国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制度的有效性,检验了中国二氧化硫排放量的影响因素,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给出了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创新构想与设计。具体来说,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第一,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制度目前在中国处于先行区不断试探阶段,仍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但随着中国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试点的扩大,中国二氧化硫排放量逐年下降,该情况表明中国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制度对遏制二氧化硫的排放能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制度有助于促进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本文采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发现,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政策会对二氧化硫排放量产生显著的负向作用,这也证明了中国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制度的有效性。第二,为了制定更加合理有效的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制度,就需要明晰影响中国二氧化硫排放的主要因素,而中国二氧化硫排放量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采取实证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产业结构、人口规模、技术水平、污染治理、外贸发展、人力资本、工业发展程度、能源消耗等因素对中国二氧化硫排放量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在本文选取的八个指标中,除了对外贸易水平与人口规模之外,其他因素都对二氧化硫排放量能产生显著影响。第三,中国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制度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主要包括:排污单位交易意愿不足,排污权交易的效率不高;当前的交易机制不完善,无法发挥应有的市场效率;政府部门的交易管理体系不完善,监管体系不健全。因此,要创新中国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制度,就需要在排污单位层面、市场层面和政府层面共同发力,进行全方面的创新,建立健全中国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制度。第四,中国应从排污单位、市场、政府三个角度进行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创新设计。在二氧化硫排污权总量控制方面,应在国家层面上由政府统筹规划污染物排放走势,控制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在二氧化硫排污权初始分配方面,要保证分配的公平性,确保有需求的排污单位都能够获得分配的机会;在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规则方面,应当加快完善交易规则,界定交易许可标准,拓宽交易范围及交易渠道,精简交易流程,明确交易价格波动范围;在二氧化硫排污单位监管体系方面,应搭建在线自动监测系统,加大奖惩力度,接受公众监督;在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制度政策支持方面,应承认排污权的法律地位,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制订,为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制度创新提供法律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