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钒外延薄膜与纳米线制备及相变调控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nguo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氧化钒(VO2)是一种典型的具有金属绝缘体相变特性的材料,其临界相变温度在68度左右;低于临界相变温度时二氧化钒表现为绝缘态,在相变温度以上则表现为金属态。在相变前后二氧化钒的宏观物性会发生突变,比如除电学性质发生突变以外,还伴随着光学和磁学性质的巨大变化。进一步的研究发现除温度以外,外加电场、光场以及应力等均能够调控二氧化钒的相变行为。二氧化钒所具有的这些奇特的相变特性和多种相变触发方式使其在各种相变功能器件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因而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二氧化钒的相变性能与其晶体质量密切相关,因而制备高质量二氧化钒材料是应用的基础。对于二氧化钒外延薄膜来说,高质量样品的制备需要选择合适的衬底。考虑二氧化钒的晶格参数,最常选用的衬底是氧化铝和二氧化钛单晶,因为这两种衬底与二氧化钒有较好的晶格匹配关系。除此之外,钙钛矿结构的氧化物作为近期的研究热点,具有独特的晶体结构,是一类性能优异用途广泛的功能材料。在钙钛矿氧化物衬底上制备二氧化钒外延异质结,有望将二者的优异性能进行复合,实现更大的应用价值。在实际制备过程中,由于钒氧化物种类繁多,且二氧化钒中的钒元素处于中间价态,二氧化钒纯相的获得对于各种参数的要求十分苛刻。除二氧化钒本身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外,晶体衬底也在二氧化钒的外延生长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二氧化钒与晶体衬底在界面处的相互作用也会产生很多有趣的现象,提供很多值得研究的课题。如何在各种合适的晶体衬底上制备高质量的二氧化钒外延薄膜与纳米线样品,对于探究相变过程的微观机理以及提高和优化器件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的研究内容及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利用射频磁控溅射方法,在钙钛矿结构的钛酸锶衬底上成功制备二氧化钒外延薄膜,发现二氧化钒在其表面的生长有较宽的生长温度窗口,并研究了生长温度对于二氧化钒金属绝缘体相变行为的调控作用。我们发现在适合的生长温度范围内,二氧化钒的相变特性随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强,但相变温度没有发生明显改变。对于这一现象,我们基于晶粒尺寸效应,结合结构与形貌表征手段在微观尺度上进行了解释。2)将氧化铝衬底在空气中进行退火处理,发现表面生成明显的台阶。为了研究表面形貌对薄膜性质的调控,我们在退火衬底与未处理衬底上生长了不同厚度的二氧化钒薄膜。实验发现退火衬底上生长的样品相变温度明显降低。这与衬底与薄膜间的应变相互作用有关,且退火衬底对外延薄膜的应力作用范围大大超过普通衬底所对应的薄膜临界厚度。3)首先在氧化铝与二氧化硅等衬底上制备了不同取向的纳米线。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优化生长参数,首次在二氧化钛衬底上生长出高度单一取向的二氧化钒纳米线阵列。由于衬底的晶格限制作用,不同衬底上的纳米线表现出不同的形状排列及晶面取向。我们结合理论计算,对于各种衬底上不同截面形状的纳米线的生长机理进行了理论解释。
其他文献
春节期间传统家庭是一个神圣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人们通过拜年、吃年夜饭等家庭活动强化自己的家庭角色,演绎孝文化。新媒体时代人们习惯在社交媒体上"晒"出自己家的年夜饭,
3D打印技术建立在快速成型技术基础上的一种创新技术,本文是在郴州职业技术学院"汽车营销与服务技术"中高职衔接背景下,从3D打印的原理和特点出发,深入研究了3D打印技术对汽
从产业组织视角看,中国已经形成了国有企业相对集中在上游,而众多民营企业分布在下游的纵向产业结构,因而上游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将影响下游民营企业的发展。通过建立
选择9个不同播种时间,研究了播期对贵州高粱的经济性状、产量和高粱芒蝇发生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适时及早播种,不但能够有效地避免或减小高粱芒蝇的危害,同时也能够提高高
自动化技术是机械制造发展的重点,以现阶段机械制造发展情况为基础,结合近年来自动化技术的特点,分析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的特点和未来发展趋势,并明确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中
<正>大家都知道,提高产品销量的主要有两种力量:拉力和推力!其中拉动力最强的是品牌,强势的品牌对终端销售形成强大的拉力,整个供应链都会受益,从制造企业到经销商几乎可以抛
前额叶皮层(Prefrontal cortex)在逻辑推理、行为抑制、灵活性学习、工作记忆以及注意力调节等脑的高级功能中起重要作用。该部位的损伤与精神分裂症、帕金森病、注意力损伤
朱振家先生《古代汉语》一直是高校的主要教材,但对于“处动用法”的论述却欠妥当,很多例句,朱本认为是“处动用法”的,实际应视为“使动用法”。这里提出异议,望能有助于高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促进了远程教育理念及教学方法发生变革。"慕课"实现了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自主学习,真正实现了教育资源共享。本文探讨了基于四川广播电视大学慕课
及时掌握并准确预测接地网的运行工况,从而对其进行预警和维护,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举措。针对接地网腐蚀数据的小样本与非线性特征,且目前单一预测模型存在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