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土地整治研究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58924650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十年来河南省的经济快速发展,由此造成人地关系及城乡用地格局都发生了显著变化,一方面,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增加使得城市建设用地的需求不断增加,从而产生的“双保”(保证经济发展、保证耕地红线)压力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在农村中出现的土地闲置、低效、无序利用问题也极为突出。河南省是中国传统的农业大省,作为粮食生产核心区,耕地保护始终处在河南省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地位,土地整治作为补充耕地数量和提高耕地质量以及农村居民点整治的一项重要措施,对于河南省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通过对河南省农村土地整治的现状和各地区项目实施绩效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并在对农民参与土地整治意愿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农村土地整治的实施经验,积极探索河南农村土地整治的有效模式、创新农村土地整治制度,为确保河南耕地数量和质量,打造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确保粮食生产安全以及美丽乡村建设搭建良好的生产和生活平台。  本文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基础理论。通过收集查阅相关文献,并结合国内外土地整治方面的研究现状,介绍土地整治的相关概念并梳理相关理论如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理论、区位理论、土地产权理论、人地协调理论及可持续发展理论。  第二部分通过对河南省农村土地整治的现状进行详细系统的分析,指出河南省农村土地整治中存在的诸如农村土地整治规划缺乏科学性,规划引领作用不足;体制机制建设相对滞后,政策配套不够到位;资金保障体系不健全;分类指导不够,实施监管有待加强;一些违法违规现象缺乏有效监管等问题,为农村土地整治制度调整提供理论建议和技术支持。  第三部分为农村土地整治综合评价研究。通过河南省各个地区的实地调查,针对典型土地整治项目的前后工作状况,构建土地整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所研究区域的不同类型的土地整治项目进行综合评价,并对结果简要对比分析。  第四部分采用参与性农户评估方法(PRA)分析农户对农村土地整治政策和不同整治模式的可能反应和接受意愿,在农户参与意愿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农村土地整治的实施经验积极探索创新农村土地整治制度,对河南省农村土地整治机制有效运行提出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随着中国社会的内在转型和现代化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短短40年,中国就经历了从传统集权模式向行政制度裁减和建立服务型政府的反思,传统的官僚体制面对日益增多的公共事务越来越
学位
通过对传统教育与网络教育的对比;网络化教学的分析;网络教学存在的问题;网络化课堂教学对教师的要求,使我们的教学工作从传统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走向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的网
看张永旭的画,感觉好似偶遇一个儿时的玩伴,纯净透明,一如当初的美好时光,明亮如往昔。他的画仿佛带你进入一个梦想的童话王国,徜徉其中,贪恋不舍,此时好像已经不再让人关心“现代主义”之类的问题了。  初见张永旭,感觉他的人和他的画气质颇为相似,言谈间,经常时不时的出神儿,说起自己的画,倒好像独自进入到自己的异想世界,终于才开始滔滔不绝起来。画画于他来说,“就像会唱歌的人生下来就会唱,单纯直接,虽然有人
我们曾在多种场合听到圆纬机行业无序竞争的根源来自于配套企业,配套企业同意这样的说法吗?rn日前,本刊记者采访到了泉州丰泽震昇纺织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震,作为一家圆纬机
期刊
张方白以黑白两色的油彩,着以充满了东方气韵的有力笔触,创作的以鹰的抽象造型为主要系列的油画,受到了国内外众多藏家和艺评人的尊重和喜爱。当我们回顾张方白早期受到的教育便不难发现,1987年到1991年他在中央美术学院第四画室所受的教育,对其后来20多年的创作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那个年代,中央美院第四画室是学院中追求前卫艺术的佼佼者,以充分尊重学生的自由创作著称。这批学生在进入第四画室之前,便经过
广州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区面积不断扩大,以往未纳入城市规划的农村区域逐渐变为了现在的城市区域。而在这个过程当中,违法建筑问题慢慢暴露出来,现时的违法建
东方艺术·大家:与师辈们对写实主义技术层面的拥护不同的是,新一代的新写实艺术家对于“写实”的概念,有了不同的理解,写实最终会走向观念,还是真正走出全新的写实美学观?二
在王晓勃的新绘画“两个人的世界”系列中,一种当下生活亲临的深刻与严肃油然而生。这种解读状态从主动的真实到被动的崩裂,能感觉到艺术家以一种更加缜密的思考来审视身边的一切真实并发出警惕,可以说这是抽象性的、当代性的。  王晓勃关注平静的矛盾中隐藏的更新的可能性,他试图超越具象与真实的表面性,运用一种不抵抗性格本质的“内在忧郁”的呈现方式。他的这种具象并不代表艺术个性的归类与局限,反而是一种艺术家的内在
孙原,1991至1995年,茁壮成长于第四画室。80年代的信仰缺失已经弥补,80年代末期艺术界的“拨乱反正”也已成暗涌,90年代所开启的是一个相对丰富的时代,它的名字或称为:打开。社会发展的拐弯转向和知识、经验、认同标准的未确立,给了艺术家更广维度,孙原,恰逢其时。  曾任第四画室主任的葛鹏仁老师这样评价孙原在校的状态:他不太爱说话,但能让人看出他是在想事儿。葛老师还说,孙原自己选择来四画室,他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