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象与真实滋生出的抽象人性

来源 :东方艺术·大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13148108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王晓勃的新绘画“两个人的世界”系列中,一种当下生活亲临的深刻与严肃油然而生。这种解读状态从主动的真实到被动的崩裂,能感觉到艺术家以一种更加缜密的思考来审视身边的一切真实并发出警惕,可以说这是抽象性的、当代性的。
  王晓勃关注平静的矛盾中隐藏的更新的可能性,他试图超越具象与真实的表面性,运用一种不抵抗性格本质的“内在忧郁”的呈现方式。他的这种具象并不代表艺术个性的归类与局限,反而是一种艺术家的内在情绪与创作审视过程所并置的映射。王晓勃看来,具象不是一种对过去的画面冰冷呈现的重复,应有自己的观点性,是一种具象中极具抽象概念的反思,有时代特征的影子。
  从过去到现在新作品的创作过程中,王晓勃试图更明显的在寻找并探讨在绘画真实中所隐喻的抽象意识、人性情感的抽象本质的哲学系统。《两个人的世界》系列中,他在人的两个个体中探索着所能承载的共同体(信仰、习惯、同等愤怒、同等冷漠),甚至是共同体的崩溃,还能产生关系的对等延续。这种种问题对他都是一种敏感与警惕。他把这种矛盾上升到更深层的反思,认为生活中没有独立的个体是单独存在的,不管是欲望的填补、矛盾的共存,都是一种关系体,“它”甚至是不能被定义的现象,都会发生新的组织关系。
  在这个系列的形成过程中,王晓勃其实一直是在否定自己,严格的说是“怀疑”,不是对自己的不认同,是太多敏感的征兆点,对自己原本知觉认识中的知识与思维结构发生触动。在聊到这些作品时,他都会很有兴致的提到自己的朋友邻居,和自己的生活中,甚至思想生活最亲近的人,这是他对人性反思的思想根基。在这种种个体之间的矛盾中,可能产生的压抑状态,被预示性的进行解读,艺术家敏感的触及到可能在他们身上将要产生的新的状态,这种压抑在被认知的知识系统中感觉到是很合理的,合理中有一种困惑,能触及到精神。在整个的绘画过程中,艺术家对现场思考抽离的不断解决,共同组织成一种系统。王晓勃认为“在一种普遍经验的层面中,进行一种自己都未知的一种潜在状态的实验,是在有知识根源,被解读的背景下发生”。在提及到过去的作品中,例如《困》的时候,特别有一种压制状态下,精神状态麻木与松弛下的崩裂感。在创作的过程中,艺术家能感觉到这种思考的呈现是没有成型的,就是在自己困惑的时候,现场当中的人的个体反馈给他一种新的状态,这种状态是—艺术家对模特的状态与长期对人性本质的矛盾知识体系的解读,进行并置。虽然与新作品的呈现上有所区别,但对于抽象人性的解读,是一直延续的。
  面对王晓勃的绘画,与他对人性哲学的解读时,总是富有一种时代的当代性,在这之中也有种种疑问,在他的绘画中为什么不是一种强烈的,符号语言的,包括现代性的方法。他认为“他的绘画中所滋生出来的抽象状态,是自身主观情感的一个样本”,首先这种样本的产生是与自身过去的知识背景,生活背景息息相关,王晓勃处在一种对自我包括周围细微内在状态的抽离和反思的情节中,看别人的生活或联想到自我的生活中的一种反省,这种潜意识从画面上会有这种共鸣,这是一种内敛的语言表达。所以在他的绘画中有一种平静的内在忧郁感,这也是他目前作品一直持续的东西。在王晓勃的新作中蕴含着一种性格的双重性,一个人在一种自我认可的独立状态下,产生这种双重性的调换,也是自身情感经验的双重性的反应。这种经验与直觉是对自身生活、知识经的一种认识。他对解读生活和表现作品的方式进行并置,这样艺术品就是它所表现的情感的一种样品,这是一种情感形式的呈现,具备了特殊的象征意义。
  王晓勃认为持续的自我反思与解读是一种精神情节,一直对具象与真实的表达是为了找到当下生活中人性更多的“真实性”,人与人之间变得是一种迎合式的拒绝,自私的温暖与习惯的亲情,矛盾的交织在一起。
  同性当中情感的真实性也许更值得尊重,人所谓的现实,不一定会是一直的现实,总会有一种孤独、困惑、冷漠,这种冷漠不一定是别人与社会带给你的冷漠,可能是家庭带给你的冷漠,翻过来看,可能社会的冷漠更冷漠,家庭的冷漠更亲切。所以说王晓勃的具象与真实并不是停滞不前的,是一种更当代的情感阐述。当聊到西方20世纪具象绘画艺术家时,他表现的更谨慎,他认为虽然在坚持一种东西,但是他们表现的更具时代感,有同样强烈的现代性情感。或许下一步更有时代符号的,更有形式感的东西的置入,都不会影响艺术家所要表达的人性情感。
  艺术家对自身知识系统的审视到最终作品的呈现,再到给予观众的思考本身是很难到达的,给予观众所能产生的思想共鸣是艺术家在整个思考创作过程中所向往的状态,而这些也就构成了艺术家在解读真实的人性情感的时候,用忧郁的格调来处理内心本质价值信仰的精神状态时所带给观众的亲临感。
其他文献
从15岁考入四川美术学院附中,到18岁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第四画室,到37岁回到中央美术学院任教,从一经露面到现在,陈曦一直坚持着架上绘画的创作形式。听上去这像是一个中规中矩的女性艺术家。然而纵观她20年来的作品,我们可能反而会得出与前述截然相反的结论—她在二维平面的视觉世界中反复试炼着,每一阶段都试图挑战并打破上一阶段完成的实验。这种不断在艺术中出逃的尝试也许是陈曦天生的禀赋,但这一禀赋被激发并完善
“一花一世界,一沙一乾坤。有限和无限,具象与抽象,物质与非物质就这样连接到一起。  个人总是有限的,是具体的,高傲时是一朵花,卑微时是一粒沙,只有心是无限的:包容世界,囊括乾坤。心之大,只有通过绘画才能看到:其形、其色、其质感,钩沉联想。由此,绘画的颜料、画布、画框都不再是物质。”  在1978年恢复高考后,马路考入了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与同期的大部分艺术家一样,马路在美院获得了扎实的写实绘画训练
随着中国社会的内在转型和现代化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短短40年,中国就经历了从传统集权模式向行政制度裁减和建立服务型政府的反思,传统的官僚体制面对日益增多的公共事务越来越
学位
通过对传统教育与网络教育的对比;网络化教学的分析;网络教学存在的问题;网络化课堂教学对教师的要求,使我们的教学工作从传统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走向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的网
看张永旭的画,感觉好似偶遇一个儿时的玩伴,纯净透明,一如当初的美好时光,明亮如往昔。他的画仿佛带你进入一个梦想的童话王国,徜徉其中,贪恋不舍,此时好像已经不再让人关心“现代主义”之类的问题了。  初见张永旭,感觉他的人和他的画气质颇为相似,言谈间,经常时不时的出神儿,说起自己的画,倒好像独自进入到自己的异想世界,终于才开始滔滔不绝起来。画画于他来说,“就像会唱歌的人生下来就会唱,单纯直接,虽然有人
我们曾在多种场合听到圆纬机行业无序竞争的根源来自于配套企业,配套企业同意这样的说法吗?rn日前,本刊记者采访到了泉州丰泽震昇纺织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震,作为一家圆纬机
期刊
张方白以黑白两色的油彩,着以充满了东方气韵的有力笔触,创作的以鹰的抽象造型为主要系列的油画,受到了国内外众多藏家和艺评人的尊重和喜爱。当我们回顾张方白早期受到的教育便不难发现,1987年到1991年他在中央美术学院第四画室所受的教育,对其后来20多年的创作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那个年代,中央美院第四画室是学院中追求前卫艺术的佼佼者,以充分尊重学生的自由创作著称。这批学生在进入第四画室之前,便经过
广州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区面积不断扩大,以往未纳入城市规划的农村区域逐渐变为了现在的城市区域。而在这个过程当中,违法建筑问题慢慢暴露出来,现时的违法建
东方艺术·大家:与师辈们对写实主义技术层面的拥护不同的是,新一代的新写实艺术家对于“写实”的概念,有了不同的理解,写实最终会走向观念,还是真正走出全新的写实美学观?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