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硅蓝光有机小分子材料的合成及其电致发光性能研究

来源 :杭州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53018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缺乏高效、高色纯度和长操作时间蓝光材料是制约OLEDs商业化前景的关键。本论文主要以二苯胺、咔唑、菲并咪唑、三联苯、三甲基硅基、四苯基甲硅烷、三苯基甲硅基等基团为构造基元,通过控制基元数量、连接位点、共轭程度以及基元间的隔离等方式,对材料的光学性能、热力学性能、电化学性能以及载流子传输性能进行调控,构建高效含硅蓝色发光材料,用于电致发光研究。本论文为设计与合成高性能的OLED蓝光材料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1. 以二苯胺、咔唑、三联苯、菲并咪唑为供受电子基元,以三联苯为连接基团,通过引入三甲基硅基取代的桥连,合成了一系列扭曲D-π-A型荧光分子Ph BPI、D2SPPI、CPh PPI和C2SPPI。一方面,三联苯桥连延伸共轭程度;另一方面,三联苯自身的扭曲也弱化了电子供体和受体之间的电荷转移效应。再者,进一步地在三联苯桥连基元基础上引入三甲基硅,不仅阻断分子的共轭程度,使发光材料的光谱蓝移,还提高了分子的热稳定性、溶解性,成膜性。此类分子发光区间位于蓝光甚至深蓝光,色纯度高;具有较高的三线态能级,可作为应用在高效白光固态照明的荧光/磷光混合白光发光材料。2. 本章主要设计合成四苯基硅连接推电子体二苯胺或咔唑和拉电子体菲并咪唑所形成的双极性蓝色发光材料DSi PPI和CSi PPI,并对其结构进行表征。我们研究了材料的热稳定性和光电性能。两种发光材料都具备良好的热稳定型,其发光光谱主峰实现了近紫外发射。将DSi PPI作为客体荧光材料掺杂于主体材料m CP制备了高效蓝色荧光OLED器件,其最大外部量子产率达到7.07%,电流效率可达2.57 cd A-1,最大功率效率为2.12 lm W-1,在亮度100 cd m-2处保持深蓝色发射,CIEx,y为(0.167,0.078)。3. 螺双芴分子是由两个芴单元以碳原子为中心连接在一起,其结构相互正交,呈非平面结构。在此基础上,在其2,2’,7,7’位置上引入大位阻基团三苯基硅基,构成的新发色团2,2’,7,7’-四(三苯基硅基)螺双芴(TPSP),空间更加立体,分子模型呈球形,使得分子的共轭完全局限于螺双芴。其玻璃化转变温度温度和热分解温度分别高达150°C和539°C。以TPSP为主体材料,Ir(ppy)2acac、PO-01、Ir(piq)2acac和Ir(dpm)(piq)2为客体材料掺杂的OLED磷光器件在外部量子效率上分别达到21.1%,19.5%,10.5%和10.7%。
其他文献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人机对话系统不断地深入人们的生活。在人机对话系统的管道方法中,槽填充任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决定机器是否能准确理解用户意图。而在槽填充任
软件回归测试是保障软件质量的重要手段。软件演化的代码变化可能导致旧版本的测试用例不能直接在新版本软件上复用,降低了回归测试的效率。测试用例修复为测试用例复用提供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初中已推行近二十年了,新课改的推行大大促进了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但在效果上还未达到原来的预期。有些地区教师在上课时还没有完全依照课程标准,
铁路施工维修过程中,天窗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本文选择高速铁路维修天窗开设作为研究对象,针对高速铁路维修天窗开设问题进行研究,能缓解铁路在运营与施工维修之间的矛盾,提高线路通过能力,提高对线路的使用效率。本文主要工作如下:首先,阐述了研究课题的背景与意义,对现阶段国内外研究现状及问题进行了说明,确保课题研究的有效性与意义,并对于本文研究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简单归纳,确定本文的研究方法与基本
海外汉学的存在与发展日益揭示了中国文化的世界性意义,然而一直以来,海外汉学回译被简单地视为一种寻根溯源的文本考证活动,回译概念的模糊性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回译研究的发展。《科学与道》一书主要通过道教有关天界的义理与概念引出相对应的天体物理和粒子物理学概念,逐层介绍说明道教与科学密不可分的关系,含有大量道教专有名词,涉及神学、宗教学、伦理、哲学、医学、文艺等各方面,逻辑结构具有明显的递进式特点。段落和句
学位
对于类似亭南煤矿存在着煤层透气性低和瓦斯含量高的矿井,采用常规的方法预抽煤层瓦斯,抽采效果差、难以解除煤层开采时的瓦斯威胁。通过深孔控制预裂爆破强化抽采开采煤层瓦斯,是一项有效的瓦斯防治手段,该技术能够提高煤层透气性,进而实现快速抽采瓦斯。结合现场实际情况首先对预裂爆破抽采方案进行了设计,并给出了除钻孔间距之外的其它预裂爆破参数;之后根据煤层深孔预裂爆破成缝机理及裂隙扩展力学模型对裂隙扩展范围进行
在大量人员聚集场所发生的拥挤踩踏事故屡见不鲜,故有必要进行对大量群集人员疏散时提升疏散效率,降低拥挤程度,减小阻塞概率的研究,以达到最小化人员生命财产损失的目的。本文通过在疏散瓶颈处设置漏斗形引导墙壁以改良疏散,并在参考前人经验后选择以小鼠为疏散实验对象模拟人员疏散。本文进行了两种实验,分别为开放空间条件下与限制边界条件下的疏散研究。首先,从两种角度出发研究开放空间条件下漏斗形式对疏散效率的影响:
行人再识别技术是指利用自然场景中的多个摄像头,检测和识别在不同视域摄像头下是否存在特定行人的技术,因其在行人追踪和智能安防等领域中有着巨大的潜力,因此在学术界和工
饮用水输配系统(DWDS)中无机污染物的富集给水质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本文在管网沉积物结构特征表征的基础上,主要研究了管网沉积物的两种存在形式(管垢和疏松沉积物)中无机污染物的积累水平和赋存形态,同时采用基于总量的一致性沉积物质量基准(CBSQGs)和基于赋存形态的综合污染因子(GCF)、风险评估准则(RAC)三种评估方法对重金属的潜在健康风险进行评价。本文还探讨了pH、腐殖酸和聚硅酸等水质参数
国道改建工程项目,是城镇化发展对原有交通规划存在实际影响下必然存在的项目。这种实际影响,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原来的道路路面宽度不够,随着车辆不断增多造成交通不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