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煤层开采地质条件的综合评价是煤矿安全高效生产的必要前提工作,是采煤方法和采煤工艺性选择的重要研究课题,是在探索煤层开采条件优劣与开采效果两者关系上来对开采方法的辅助决策与效果预测。可见,工作面安全高效生产的决定因素是选择合适的开采工艺,然而开采工艺是受多方面因素控制的的复杂系统,制约于一定的管理、技术以及地质等条件,使各方面因素达到最佳匹配,将会取得更好的生产效果。因此,研究煤层开采地质条件的综合评价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对淮北芦岭煤矿矿井建设及生产时期揭露的开采地质条件等各因素进行了整理、统计、分析,找出影响煤层回采的主要方面,包括煤层厚度、煤层稳定性、煤层结构、地质构造、顶底板稳定性、瓦斯地质条件和地温等因素。等性构造块段指数法采用面积指数、小构造指数、倾角指数以及倾角和走向变化指数五部分进行综合分析,得到了各地质块段的构造复杂程度,将其分为简单构造、较简单构造、较复杂构造和复杂构造。通过细化煤层厚度的变化,计算得到各块段煤厚的变异系数,进而分析了8煤层的稳定性程度,并编绘成信息图层。充分考虑了“采九放八”的采煤工艺,将8煤夹矸与8-9煤层间距作为夹矸处理,避免了重要影响因素的遗漏。通过对8煤顶底板岩石的力学性质和组合效应系数分析,评价了煤层顶底板的稳定性,将其分别分为4个级别。基于瓦斯含量、赋存状态及动力潜能大小等参数,绘制了瓦斯相对涌出量等值线图和瓦斯突出危险性分区图,为瓦斯地质条件差异性分析提供依据。通过GIS软件编制各因素平面图并赋予相应属性,然后对信息图层进行网格化,实现了图件及属性数据的可视化。利用多模糊综合评判法和模糊识别理论,借助于GIS空间分析技术,建立了多层次的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并对芦岭煤矿8煤层开采地质条件进行了综合评价:第Ⅰ类地质条件综合评价值≤0.3,综放地质条件好,第Ⅱ类地质条件综合评价值在0.3~0.4之间,综放、综采地质条件较好,第Ⅲ、Ⅳ类地质条件评价值分别在0.4,~,0.5和>0.5,综合地质条件较差或不适合开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