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汽车保有量大幅攀升,报废汽车量也随之大量增加。据预测,我国2020年将有800多万辆汽车报废。面对数量如此巨大的报废汽车,其妥善处理需要良好的汽车逆向物流作为保障。另一方面,报废回收率的持续走低已成为制约我国汽车逆向物流发展的重要原因。报废汽车大量流入非法渠道,通过整车出售或拆零拼装等非法处理方式进入社会继续使用。这不仅给交通安全带来了巨大的隐患,而且加剧了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就业紧张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的恶化。基于此,本文结合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我国报废汽车回收问题及对策研究”课题,从逆向物流的观念出发,围绕如何采取有效政策提高我国报废汽车回收率展开了研究。首先,本文针对我国报废汽车回收率的影响因素通过“滚雪球”式调查、网上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等方式对汽车回收拆解企业人员、公安部门人员、商务部门人员、高校专家学者、汽车行业协会人员和车主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50份,问卷回收率86.7%,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77.3%。接着,采用SPSS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因子分析,得出车主交车积极性、企业收车积极性和报废车辆的监管是影响我国报废汽车回收率提高的主要因素,而缩小依法交车与非法处理的收益差、提升回收收益和构建回收利用网络以及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分别对车主交车积极性、企业收车积极性和报废车的监管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其次,从管理措施、管理机构及其运行方式几方面对汽车工业发达国家的报废汽车回收利用管理经验进行了分析,与我国现实情况的对比分析并结合之前的研究结论总结出以下几条对我国具有借鉴意义的成功经验: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采取行之有效的事前预防型经济政策;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构建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以汽车生产企业为主导建立覆盖全国范围的回收利用网络。再次,依据我国国情,通过非线性回归等方法建模对提高我国报废汽车回收率的经济政策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显示:押金制度的效果优于报废补贴政策和回收利用费征收政策,而针对回收利用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对提高回收率的作用不大。最后,在前面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经济政策由事后治理型向事前预防型的转变、构建便利高效的回收利用网络和建立汽车全生命周期信息交互平台等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