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P患者血小板微颗粒、细胞因子、PAIg的表达及生血灵的干预研究

来源 :上海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geyi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患者外周血PFP (无血小板血浆)内血小板微颗粒(platelet microparticles,PMPs)、血清细胞因子、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表达水平,分析上述指标与ITP的发病关系以及生血灵的治疗作用机制。 方法:应用ELISA法(酶联免疫吸附法)等方法,分别检测不同证型ITP患者和正常对照组成人外周血PFP内血小板微颗粒含量、血清细胞因子、血小板数、PAIg表达水平,采用健脾补肾、泻火散瘀作用的生血灵治疗ITP患者,并与强的松对照比较,观察生血灵临床疗效及其相关指标的变化。 结果:(1)正常成人和ITP患者PFP内同时有PMPs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ITP患者PFP内PMPs含量明显升高(P<0.001),其中无出血症状患者PFP内PMPs含量又明显高于有出血症状者(P<0.01);脾。肾阳虚型ITP患者PMPs含量明显高于脾肾阴虚型(P<0.05),而PMPs高表达的脾肾阳虚型患者出血等临床症状也较脾肾阴虚型更为少见;当PMPs含量<40ng/ml时,ITP患者更容易呈现出血症状。(2)ITP患者IL-3、IL-4、IL-6、TNF-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而血清IL-2、IL-2R、IFN-γ与正常对照均无明显差异(P>0.05)。(3)ITP患者PAIgG、PAIgA、PAIgM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升高(P<0.01)。(4)生血灵治疗30例ITP患者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强的松对照组66.7%(P<0.05);治疗后IL-4、IL-6、TNF-α、PAIg水平显著降低(P<0.05);脾肾阳虚型、脾肾阴虚型ITP患者治疗后PMPs含量均明显下降(P<0.001),而脾肾阳虚型下降更为明显。 结论:ITP患者外周血中血小板微颗粒大量释放,存在明显的血小板活化;血小板活化、PMPs释放与细胞因子IL-3、IL-4、IL-6、TNF-α水平升高、PAIg增高,可能共同参与了ITP的发病和病情演变,并均可作为ITP观察疗效、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ITP患者脾肾阳虚型PMPs含量明显高于脾肾阴虚型,前者出血症状少于后者,提示PMPs有促凝止血作用,可作为ITP辩证分型的参考指标,并可预测ITP患者的出血倾向及病势预后。生血灵治疗ITP疗效良好,优于强的松对照组,且无明显毒副反应,并能调节ITP患者细胞因子释放、减少血小板抗体的形成、抑制血小板活化和破坏。
其他文献
在学习磁流体发电机、霍尔效应等一些实际应用问题时,笔者归纳了一种统一的方法,以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部分内容.解决方法:(1)电势高低判断:首先知道自由电荷 When lea
在物理学中存在着大量的临界问题.所谓临界问题,一般是指物体的运动从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一种物理现象转变为另一种物理现象,或者一种物理过程转变为另一种物理过
高中物理电学实验是物理实验高考的重点,是高考的必考内容.电学学生实验共有8个,可归纳为“四三二”,即知道四种测量电路(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及分压电路、伏安法测电阻
能否有效处理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圆周运动问题,关键是平面几何知识与物理知识的综合运用,重要的是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画出准确的运动轨迹.下面我们从基本问题出发对“带
1动态电路的问题电路中局部的变化会引起整个电路电流、电压、电功率的变化.这类问题的处理方法主要是对电路进行分析,从阻值变化部分入手,判断电路总电阻变化情况,再由全电
在高中物理恒定电流一章中,经常遇到这样的习题:如图1所示为一金属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现处于I0和U0的实际工作状况下,此时该金属电阻的阻值如何求解呢?方法1:R=U0/I0 In th
第一部分 目的:评价散瘀止痛方熏洗治疗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10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术后治疗组(A)采用散瘀止痛方煎剂熏洗,对照组(B)
1左手定则的巧用1)用以判断安培力的方向安培力是F=BILsinθ,B和I确定了一个平面,并且在平面内二者的夹角是θ,安培力F则垂直于它们所确定的平面,所以垂直于平面内的任意一条
带电粒子在有界磁场中进行运动,如其轨迹是一段圆弧,物理上则把这种运动称为圆周偏转,又叫磁偏转,分析磁偏转问题要注意2个关键的因素:第一是带电粒子运动的环境———有界磁
目的:  探讨艾灸调控A20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介导克罗恩病(CD)模型大鼠结肠上皮紧密连接途径(TNF-α/NF-κB-MLCK)的作用机制。  方法:  实验一:将40只SD雄性大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