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红霉素组分改善的基因工程菌发酵优化及放大研究

来源 :华东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on312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通过三方面进行研究,即对红霉素组分的检测技术进行优化,基因工程菌种子生长质量的控制和50L发酵罐上发酵放大研究。在试验中我们建立了测定发酵液中红霉素组分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借鉴常用的红霉素成品高效液相分析方法,对流动相的缓冲液系统进行了优化,发现以0.025M磷酸氢二钾:乙腈=60:40作为流动相,红霉素A、B、C组分能够达到很好的分离效果。改进了红霉素发酵液的预处理方式,采用冷冻干燥法处理发酵液样品,能降低预处理的样品损失率,更有效地去除杂质,在保证准确度和分离效果的同时,减少了发酵液样品量,并降低有机溶剂使用量。从而,为有效地筛选红霉素组分优势菌种和调整控制工艺条件以达到改善红霉素发酵液组分提供了强有力的检测手段。 在对基因工程菌发酵放大研究时,我们发现在原始工艺的基础上很难获得高质量的种子,影响了发酵合成红霉素单位。主要问题有:(1)培养时种子容易形成菌球,(2)菌浓低,发酵液pH居高不下。通过反复的实验和摸索,本文对种子培养中的氮源进行调控,最终发现培养基中含有1.0%的玉米浆,3.0%黄豆粉的情况下,能够有效解决工程菌种子培养时遇到的瓶颈问题。 同时,在50L发酵罐上对基因工程菌进行优化研究时,我们一方面通过对种子质量进行优化控制,另一方面选择氮源中玉米浆为氮源调控切入点,解决了在原始工艺上遇到的菌浓低,产量低等问题。进一步在酶学水平研究玉米浆的可能作用机理,我们发现在发酵培养中加入1.5%的玉米浆能够加强菌体中心代谢酶类的活力,并能促进蛋白酶水解出更多氨基酸供菌体利用,从而比不加入玉米浆的培养基提高了25%左右的红霉素产素水平。此外,我们经过多次重复,跟踪发现工程菌放罐时,发酵液中的组分优势明显,其中,红霉素A占96%以上。
其他文献
帕金森病是一种发病率仅次于老年痴呆症的重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它的病理特征是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持续渐进性的死亡以及形成大量称作路易氏小体的胞内包涵体。帕金森病的发
干旱、低温是水稻生产中常见的非生物逆境。为了获得对低温、干旱有一定抗性的水稻新材料,本研究构建了与甜菜碱合成相关的山菠菜胆碱单加氧酶基因(AhCMO)、与耐低温相关的编
学位
真菌防御素自发现以来就因其良好的治疗效能,低毒性和高血清稳定性等特征受到广泛关注。真菌基因组测序数据的不断释放为我们发掘更多潜在真菌防御素类抗微生物肽奠定了基础,也
无线数字通信系统的迅猛发展激发了射频收发芯片设计的热潮,使得射频前端芯片设计向小型化、低成本、低功耗的CMOS单片集成方向发展。单片射频接收机中的有源连续时间集成滤
氧气和温度是动物生命活动的重要条件,影响其诸多行为和生理过程。已有研究常将氧气和温度作为两个彼此独立的环境因子来分别探讨其对动物的影响,有关两者交互作用的研究较少。
11月19日,由青岛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青岛市美术家协会承办,我院协办的“美丽青岛——青岛市首届中青年油画展”在青岛市美术馆正式开展。我院党委书记刘鹏照、副院长孔
Ⅲ-Ⅴ族半导体纳米线是发展纳米级电子和光电子器件的基础性材料,研究其生长的微观过程和物理性质无论对于材料的制备还是器件应用都有着特别重要的指导意义。本论文利用基于
Ge1-xSnx合金是一种新型的Ⅳ族半导体合金材料,其晶格常数、能带结构可以在较宽的范围内进行调控,使其在硅基高效光电器件、硅基微电子器件、硅基全光谱高效太阳能电池等方面有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英语成为当代学生生存和发展的必备条件。人们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越来越重视,许多父母会选择让学生参加一些课外辅导班。作为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学校更应该深刻思考,努力提高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素质教育成为重中之重。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的关键,英语教师更应该重视
本文对应激及社会等级、应激和健康的关系进行了综述,并在此基础对笼养雄性猕猴社会等级与皮质醇(灵长类重要的应激激素)浓度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   实验动物分为两组:全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