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代社会中,城市化进程、电子产品的兴起以及沉重的课业负担造成了儿童与自然的疏离,使儿童患上“自然缺失症”。缺少自然的童年体验会对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教育有必要让儿童回归大自然,通过自然体验教育重新建立起儿童与自然的联结。中外历史上不乏有思想家或教育家提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早在春秋时期,我国的思想家老子就提倡人与自然之间要和谐共生,民国时期的陶行知和陈鹤琴提出了儿童的教育要回归自然的思想。在西方教育史中,卢梭、苏霍姆林斯基等人也都提倡儿童在自然中的教育。近代以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快速发展,环境与生态问题日益凸显,人们不仅开始关注环境问题,也开始逐渐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体验教育所倡导的理念开始被人们关注,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机构纷纷开展自然体验教育实践。本文通过梳理自然体验教育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概括出自然体验教育的基本概念,对自然体验教育的内涵和价值进行深度剖析,并分析了自然体验教育的实践现状和问题,最后提供开展自然体验教育的对策及出路。自然体验教育是一种以自然环境为场所,通过有目的、系统的体验性活动方式使学生获得直接经验,从而习得综合性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并与自然建立深刻的情感联结的教育形式。自然体验教育本身具有情境性、过程性、综合性以及行动性等四个显著特征。自然体验教育不仅可以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有助于建立儿童与自然之间的联结,同时也可以提升儿童的生态素养。目前,很多学校和校外教育机构都在开展关于自然体验教育的实践活动,本文通过对相关典型案例的梳理和分析,分析自然体验教育的实施途径,提出了自然体验教育在内容选择上涵盖对自然、社会以及自我的认知,自然体验教育的活动形式包括自然观察型、自然游戏型、活动探究型、手工制作型和园艺体验型等。通过对自然体验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分析,本文提出自然体验教育实践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如下建议:丰富教育资源,开发自然体验式的研学旅行、综合实践活动等实践模式;加强相关师资的培训,提升教师参与自然体验教育实践的能力;充分利用本土自然资源培养儿童在地化感;搭建自然体验教育的评估体系;创建政府、学校、社会和媒体等多方协同机制,明确参与主体的定位与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