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与建筑环境对人体热适应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recursor12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建筑环境中,人体热适应性是影响热舒适评价的重要因素。关于热适应理论及模型的研究,有助于室内热环境标准的制定与完善。然而,国外知名学者建立的热适应性模型由于未包含来自中国的现场调查数据,并不能被我国的相关标准所直接采用;而我国目前也还缺乏能够综合反映气候与建筑环境对人体热适应性影响的研究。并且,现有的热适应性模型形式较为简单,未充分体现热适应性的作用机理,学术界对此还存在一定的争议。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开展了系统性的热舒适现场调查研究工作,分析地域、季节及环境控制因素对于人体热适应性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热适应性模型的机理进行了探讨。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首先,对北京的典型公共建筑,在春季、夏季、冬季分别进行人体热舒适现场调查,分析人体热适应的季节性规律。研究发现,各个季节人体的热中性温度有差别,夏季热中性温度最高,冬季最低。人体对于室内温度的接受范围较宽,当室温偏离中性时,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得以体现。其次,针对夏季空调与非空调建筑、冬季集中供暖与分户独立采暖建筑进行对比,研究环境控制能力对于人体热适应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境控制能力可以从行为与心理两方面影响人体对环境的热适应性。对室内环境具有较高的控制能力,对于室内热舒适评价能够产生积极作用。而后,在哈尔滨、上海、深圳的公共建筑中分别进行了冬季的热舒适调查,并结合北京的调查结果,探索人体热适应性的地域差异。通过比较发现,上海、深圳的人体中性温度低于哈尔滨和北京。与北方人群相比,上海人群因冬季缺乏采暖条件,对于偏冷环境的适应性更强;深圳冬季室温同样较低,但因持续时间短,冷刺激量不足,未形成足够的冷适应能力。最后,对于热适应性模型现存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了模型的形成机理,对热适应过程的时间尺度进行了分类与界定。此外,搭建了人体热适应的理论框架,并以北京为例,给出不同季节室内温度的控制目标范围。本文所积累的人体热舒适现场调查数据及形成的各项结论,能够为我国室内环境标准的制定与完善提供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持。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稻田常用农药大容量喷雾和弥雾浓度下药液在稻叶上的润湿性能。【方法】采用Zisman图法测定稻叶的临界表面张力,并将其与采用国家标准GB 5549-90的方法测定的52
过去二十多年间,中国在国际防扩散和军控舞台中的参与程度呈指数性增长。由于中国参与程度的增加,军控专门知识就变得更为重要,为了更好地处理与其他国家的关系,这种知识是不可或
随着我国公路交通的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道路交通流不断扩大,尤其是是重型车辆的增多和高压轮胎的使用,使得路面开裂、下陷、拥包、推挤等一系列病害日益严重,而其中城市
<正> 在美国政治生活中,迪克·切尼大概要算最有实权、最繁忙的副总统了。美国宪法对副总统的职责未作明确规定。一般情况下副总统是处于总统“影子”下的闲职,只协助总统处
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一直是困扰大学生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教育工作者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应用"Excel(电子表格)"进行的教学实践,认为"Excel(电子表格)"制作的
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和循环寿命长,绿色环保等优点,目前被广泛应用。石墨作为锂离子电池常用的一种负极材料,其首次充放电形成的SEI膜一方面会损耗一部分锂离子,另一方面此
<正>背景简介 1999年,中国政府迈出了实质性的第一步,开始处理困扰其银行体系多年的不良资产问题。根据市场评估机构对银行体系一半的贷款所做出的评定,很明显中国政府需要采
<正>华晨汽车集团打造了"中华"、"金杯"两大自主整车品牌以及"华晨宝马"合资整车品牌,与宝马集团合作已走过了10年的历程,今年4月还与俄罗斯最大的卡车制造商卡玛斯集团签署
激光分子束外延是在传统分子束外延和普通激光淀积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最新制备薄膜和人工超晶格方法。本文介绍了激光分子束外延的工作原理,与传统分子束外延和普通激光
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蓄洪水、美化环境、调节气候等生态功能。而城市湿地作为湿地的一大类型,和城市的发展密切相关,它在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