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两千年来的“女子无才便是德”、“三从四德”封建礼教思想剥夺了中国妇女接受教育的权利,直到民国时期中国才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女子教育,并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对女子教育更是十分地关注,无数的中国共产党人帮助广大妇女接受教育,在革命中思索和考察妇女解放道路,历经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洗礼,终于使全中国妇女获得了解放。中国共产党根据地时期的女子教育是与革命斗争相一致的女子教育。这一历史时期的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开展女子教育的,文章将通过探讨女子教育的历史背景,分析各根据地时期中国共产党女子教育的理论指导思想,以及适应历史发展的教育政策和教育内容的变化,来认识和理解革命根据地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女子教育特征,进而归纳这一时期共产党女子教育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关于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时期女子教育的考察和研究,对于新时期的妇女运动的发展也同样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在革命根据地,女子冲破了封建婚姻,开始能够主宰自己的命运。妇女不仅获得了可以与男子同校的权利,而且还要求女子入学达到一定比例,还要求多方竞赛,激发妇女的积极性。为将女子教育扎扎实实地开展起来,革命根据地还特地为妇女建立了夜校和高等小学,女子受教育逐渐有了保障。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时期的女子教育主要是通过普通学校、女子学校、夜校、训练班等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的。从这些形式看,它本身便含有反传统、反封建的因素;在女子教育的内容上,革命根据地女子教育的内容除根据地开辟之初的一段时间借助了传统的内容以外,其主要内容是革命的、提高革命根据地人民文化素质的知识。另外中国共产党还根据当时对敌斗争的需要临时编写了一些斗争性极强的宣传材料。既有利于扫盲运动的开展又有利于鼓励广大妇女参加革命。革命根据地的女子教育完全摆脱了旧传统、老封建女子教育的颓废风习,从形式到内容都以崭新的面貌出现,旧时女子教育的“女子无才便是德”、修习事丈夫、事姑、迎宾客、教儿女等“三纲五常”、“三从四德”、“节烈贞洁”的内容,已经逐渐减少。这为革命根据地的广大女子成为革命斗争的坚强堡垒,提供了保证;也是工农红军、八路军、新四军、人民解放军无坚不摧、百战百胜的根本原因之一。中国共产党根据地时期所实行的以革命为核心的妇女教育,使中国广大妇女的地位和教育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史以来没有的翻身感出现在广大女性的眉头,广大女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前所未有的革命热情和饱满精神,出现在苏维埃革命根据地、抗日民主根据地、解放区的政治舞台上,在中国革命斗争中做出了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