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肽基纳米材料用于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研究

来源 :北京协和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zah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肿瘤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如何实现肿瘤的早期诊断及提高治疗疗效是目前世界公共卫生的主要难题之一。纳米材料由于其较小的尺寸和较大的比表面积,在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中展现出独特的优势。多肽基纳米材料主要是指结构中含有多肽的纳米材料,由于多肽是生物体的内源性物质,生物相容性良好,因此多肽基纳米材料往往具有广阔的体内应用前景。本文采用多肽基纳米材料,构建了新型肿瘤诊断和治疗的纳米系统,为临床肿瘤诊疗提供新的选择。首先制备了负载荧光染料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同时标记放射性核素125I的多肽聚合物体系PEG-PTyr(125I)-ICG NPs用于肿瘤的多模态成像诊断。通过三步化学反应合成两亲性二嵌段多肽聚合物PEG-PTyr(125I)-ICG。通过溶液交换法制备多肽聚合物纳米粒PEG-PTyr(125I)-ICG NPs(以下简称纳米粒)。透射电镜照片显示,PEG-PTyr(125I)-ICG NPs具有均匀的球形微观形貌。通过动态光散射(Dynamic Light Scattering,DLS)检测结果显示,其粒径为58.5± 3.1 nm。通过与游离ICG对比,负载于纳米粒上的ICG保持了其原有的光学性质及光热转化性能。将纳米粒分别与血清、牛血清白蛋白(Albumin from Bovine Serum,BSA)共孵育后,通过DLS检测其粒径分布变化情况,结果显示纳米粒的结构稳定性良好。经激光照射后,比较纳米粒和游离ICG的紫外-可见最大吸收峰变化情况,结果显示纳米粒的光学稳定性较游离ICG显著提高。将纳米粒与小鼠血浆共孵育,通过放射性薄层色谱检测证明纳米粒的放射性核素标记稳定性良好。将纳米粒和游离ICG分别与肿瘤细胞共孵育,通过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内的荧光强度,结果显示相较于游离ICG,纳米粒更容易被细胞摄取。将纳米粒与肿瘤细胞及不同的胞吞抑制剂共孵育,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的ICG荧光强度,结果显示细胞摄取纳米粒的过程是能量依赖型的,主要的途径是网格蛋白介导的内吞作用和微胞吞作用。细胞毒性实验、体外溶血及体内血液生化结果显示纳米粒对正常细胞的毒性低、未引起明显的红细胞的溶血现象、未导致血液学指标明显变化,证明纳米粒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将纳米粒和游离ICG分别注入大鼠体内,考察其药代动力学性质,结果显示纳米粒的血液循环半衰期为11.83±1.87小时,远远大于游离ICG的血液循环半衰期(4.56±0.26分钟)。荷瘤小鼠体内荧光/光声/SPECT多模态成像结果表明纳米粒可高效富集于肿瘤部位,给药后24小时,肿瘤病灶处荧光/光声/SPECT信号强度达到峰值,可以实现对小鼠移植瘤的荧光/光声/SPECT多模态成像。另外,体外激光照射后纳米粒对多种肿瘤细胞均展现出良好的光热杀伤效果。体内光热实验显示肿瘤部位的温度在激光照射后可达60.5℃,照射后第5天肿瘤完全消失。治疗过程中小鼠体重未发生明显变化,治疗之后对小鼠主要脏器进行病理分析,均未见异常,表明光热治疗未对小鼠造成明显的毒副作用。以上实验结果表明,我们成功构建了一种高生物相容性的荧光/光声/SPECT多模态成像多肽基纳米系统,其在实现对肿瘤的精确诊断和准确定位的同时,也可获得良好的肿瘤光热治疗效果。进一步我们制备了肿瘤治疗的多肽基纳米体系:以苯丙氨酸二肽(FF)为自组装基元,两端分别共价键合小分子化疗药苯丁酸氮芥(Chlorambucil,CRB)和抗癌短肽酪丝缬肽(YSV),构建了抗肿瘤纳米体系:CRB-FFE-YSV。通过“加热-冷却”的方式CRB-FFE-YSV可形成致密的三维网状纳米纤维微观形貌。圆二色谱结果表明,纳米纤维中多肽衍生物的二级结构为β-折叠构型。流变检测结果表明,该纳米体系的机械性能良好,胶体结构稳定。蛋白酶K降解实验结果显示,相较于游离YSV,组装形成纳米纤维的CRB-FFE-YSV的抗酶解稳定性显著提高。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法证明,CRB-FFE-YSV纳米纤维比小分子更容易被细胞摄取。MTT结果显示,相较于游离的小分子药物,纳米体系对多种肿瘤细胞均展现出更强的杀伤能力。小鼠血液学指标结果证明纳米体系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体内抗肿瘤结果显示纳米体系组的小鼠肿瘤增殖速度明显低于注射游离小分子药物的小鼠,肿瘤病理组织切片可以观察到更加明显的肿瘤细胞的凋亡和坏死现象。以上实验结果表明,我们成功地将两种药物通过多肽组装成纳米体系,大大改善了小分子的药代动力学特性,提高了小分子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同时可发挥两种药物的联合功效,在提高抗肿瘤效果的同时降低了小分子化疗药对机体的毒副作用,为肿瘤的联合化疗提供了新的策略。
其他文献
至今为止,慢性炎症性疾病的治疗依旧缺乏安全有效的药物。目前,多数抗炎药物是通过抑制某一靶点实现治疗效果,其策略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与炎症介质本身或其靶点相互作用直接
崔致远,新罗诗人。十二岁留学于长安,18岁考上宾贡科。虽仕途不得志,却勤于笔耕。884年,他结束了在唐留学与仕宦生涯,东返阔别15年的祖国。因此,其诗文创作相对也会受到中国经典著作与精神文化的影响。《诗经》不仅是儒家经典,也是诗歌总集,所以韩国古代文人从接受《诗经》开始,就将《诗经》视为典范来诵读、学习、传承。在韩国文学史上崔致远是首次在诗文中大量引用或借鉴《诗经》的文人,所以有必要考察《诗经》对
复合材料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各组元材料的物理和化学变化,性能分散性较大,致使其表面和内部易出现各类损伤和缺陷,导致构件过早失效,造成灾难性事故和巨大经济损失。自修复材料应具有较好的机械性能,而影响其机械性能的主要因素有:微脉管载体的分布优化、微脉管的数量及微脉管的结构(有无管壁)。本研究中以复合材料损伤自修复中外援型自修复机理为出发点,其目标在于修复剂载体的优化与制备,围绕无壁型微脉管载体展开研究。
非对称板式换热器是一种新型的板式换热器,其用于很多工况下都可以节省换热面积,显示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但由于其结构的多样性和应用区间的不明确性,限制了其在市场上的应用。通过研究整体性能来得出非对称板换的适用区间是扩展其应用范围的关键。本文通过建立数值模型,研究了一种采用高低波纹的非对称板式换热器的流动及换热性能,分析了波纹高度对其性能的影响,并与对称板换进行了对比。详细研究成果如下:1.利用板式换热
我国的自然教育虽然在国家研学旅行政策的背景下开始蓬勃发展,但仍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与学校课程相关的研学课程尚未成体系。昆虫一方面作为世界生物多样性重要组成部分有其保护诉求,另一方面也是最适合用来作为中小学生命科学教学的材料,由此可见,昆虫博物类自然教育是自然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结合一个契机。因此,本研究以昆虫博物类自然教育为研究对象,一方面通过对儿童认知、情感和保护意向的测验和评估揭示自然教育给儿童带
确保信息在网络上的传输安全与提升网络的承载能力一直以来是通信网络研究的热点话题。除了通过数据加密确保传输安全的方法,利用动态多径传输来降低黑客获取全部信息或有效信息的可能性,可以从另一个维度进一步提升网络安全。尽管已有一些基于多径传输来确保网络安全的研究,但它们对路径严格分离的要求限制了多径路径的数目。若能够允许路径在源端或宿端存在少量的链路重叠,则可显著提升可用的路径数量。对允许近端重叠的多径路
道德判断是指运用已有的道德知识和道德观念对道德现象进行分析、选择和评价的心理过程,自我卷入是指某人介入到某事中去,例如:当事件对某人有重要的个人意义时,或在某事件上
随着我国城市管理模式变革工作的不断深入、社会治理重心的下移、“全能政府”的职能转型,社区自组织作为城市社区自治的重要载体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社区治理队伍中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因此,探究社区自组织运作能力提升的路径对创新城市治理模式、提升治理队伍的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K社区楼栋自管会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度访谈法、文献研究法、参与式观察法将自管会的自主运作能力划分为资源整合能力、自主管理能力、网
当下,叙事学的快速发展引起国内外相关学者的重视,与此同时,数字技术、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叙事模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叙事体裁、跨文本、跨媒介叙事学与时俱进,引起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我国叙事学发展较之西方发达国家叙事学发展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将其最新理论成果引入学习,可推动我国叙事学研究的发展。在此过程中,翻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译者既可以学习到叙事学相关内容,又可在翻译中提高自己的
将涡流发生器布置在换热管道内表面来进行对流换热,是目前被广泛应用的被动强化对流方式之一。当流体通过加装涡流发生器(Vortex Generator,VG)的换热管道时会产生涡结构,导致流体边界层被破坏,从而达到强化换热的效果。本文采用Fluent大涡模拟(Large eddy simulation,LES)为主,粒子图像测速(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PIV)实验为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