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物驱后剩余油分布研究及接替技术潜力评价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ctaau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东部大油田都已进入开发末期,产量都有不同程度的递减,新增储量增加越来越缓慢,因此,最大程度地提高老油田采收率日趋重要,其中,聚合物驱已成为最有效地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三次采油技术之一。然而进入聚合物驱后续水驱阶段后,油层仍有大量的剩余油存在,且分布越来越复杂,开采难度加大。开展聚合物驱后剩余油分布和接替技术研究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文以孤岛油田中一区馆3聚合物先导试验区为原型进行聚合物驱后剩余油分布研究及接替技术潜力评价。将剩余油划分成岩性变化剧烈区域、层间干扰型、局部高点型、厚油层顶部、压力平衡滞留区等五种模式;基于剩余油分布形态,将剩余油划分为富集型、中等富集型和欠富集型。对比水驱和聚合物驱后剩余油分布的成因类型和形态类型的不同。研究了静态因素和注聚因素对聚合物驱剩余油分布的影响。提出了聚合物驱后变形井网及直井与水平井组合接替技术,并进行了潜力评价。  研究结果表明:聚合物驱后剩余油分布主要受井网和韵律性控制,压力平衡滞留区和厚油层顶部是剩余油的富集区;聚合物驱后剩余油分散程度提高,形成了较多的欠富集型剩余油单元;在诸多注聚参数和静态参数中,对聚合物驱剩余油饱和度影响较明显的依次是地层原油粘度、反韵律储层变异系数及正韵律储层变异系数;而对聚合物驱受效剩余油饱和度影响较大的因素依次是反韵律油层变异系数、正韵律油层变异系数、反韵律油层夹层距顶部位置;优选直井与水平井组合井网方式作为聚合物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接替技术。
其他文献
随着工业自动化技术、电机控制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无轴传动技术,无轴传动是当前数控技术研究的热点,采用无轴传动技术的印刷机简化了机械部件,降低了制造成本,是印刷机控制系
自从19世纪90年代以来,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现在,MEMS已经成为信息领域最有前途的研究热点之一。可以认为,MEMS技术和微电子技术一样,将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
高速切削技术对提高生产效率与加工表面质量有显著效果。伴随着制造业的发展,为了满足加工中心机床高速切削的要求,机床结构就必须具备良好的动态特性。对机床结构动态特性的分
长期的注水开发使储层的孔隙结构、物性、非均质性等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为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必须揭示长期注水开发过程中油藏非均质性的变化,建立储层动态模型。本文以羊三木油
一个隐秘的生物研究所rn美国陆军生物研究所一直以来都笼罩在神秘的气氛中.从二战开始,这个研究所就致力于生物技术应用于战场的研究,它对克隆技术的研究比著名的英国罗斯林
农村中学如何体现物理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如何实现新课标的要求,开发当地物理课程资源,是贴近学生生活经验的有效途径,物理学科课程资源开发是本着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在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中,小组合作学习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展开探究课堂的建设,教师不仅要做到科学、合理的管理,还要让学生在小组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目前胜坨油田已进入特高含水开发后期,综合含水高达94.3%,特别是生产河流相储层的单元综合含水高达95.58%,采出程度高达32.7%(标定采收率为38.95%),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达12
随着西部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山区由于高填深挖诱发大量的大型和特大型工程滑坡,工程治理的难度和费用逐年增加,且传统单排或多排抗滑桩也无法满足很多工程对变形和稳定性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