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研究——兼论治安处罚与刑事处罚的界限与衔接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lu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犯罪屡屡见诸报端,特别是2013年5月的多起航空“诈弹”,严重扰乱了社会安宁和正常秩序,引起广泛关注。论文围绕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进行研究,通过相关案例引出思考,并对该罪进行基础介绍,解决司法认定中的疑难点,并引申出对我国公安机关面对治安处罚和刑事处罚时存在的问题以及这两种处罚形式之间界限和衔接问题的探讨。  全文共分为四章:  第一章首先介绍了两起飞机“诈弹”案件,通过分析两起案件的不同处理结果,引出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的概念和其在治安处罚和刑事处罚上值得探讨的问题。  第二章主要阐述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的基础认识,一是该罪的立法背景和沿革,介绍国外相关立法,阐述我国  立法背景和近年来的发展沿革;二是分析该罪的犯罪性质,通过该罪与恐怖、言论自由、谎言、谣言的关系区分,以此明晰该罪的性质;三是具体分析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的构成要件。  第三章重点解决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在司法认定中的疑难点。首先是罪与非罪的判定,解决该罪的入罪标准,治安违法和刑事犯罪的区分;其次是犯罪形态的分析,如犯罪停止形态、共犯形态和罪数形态;第三是相关联的此罪与彼罪的区分,分析本罪与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传播虚假信息罪、敲诈勒索罪、诈骗类犯罪的不同。  第四章以该罪为视角,探讨我国公安机关应该如何应对治安处罚与刑事处罚。首先通过治安处罚与刑事处罚的辨析,阐明两者的定义、异同和模糊之处,进而从三方面提出厘清两者界限的要求,即准确把握法律、掌握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和提高公安队伍法制水平,最后从实践角度,明确治安处罚和刑事处罚在实体和程序方面的衔接规定。
其他文献
自从我国于1980年引入信托制度以来,信托行业的发展就始终与整顿相伴随,不到三十五年的发展历程的信托业迄今为止已经接受过六次整顿。这固然是监管者度对实践的积极回应,但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近日,供应链执行软件商可维宣布收购IBM Sterling运输管理系统(TMS),这是一款基于软件即服务(SaaS)的多式运输管理系统。IBM Sterling将更名为可维运输,成为Kewill MOVE ○ R多式运输平台的一部分,从而创建市场领先的多式TMS。可维总裁兼首席执行官Bob Farrell指出:“收购IBM Sterling TMS进一步提升了可维在多式运输管理领域的地位,尤其在北
权力道德是领导干部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权力道德修养是领导干部道德修养的首要课题。因此,明确新形势下强化领导干部权力道德修养的基本途径,对于提高领导干部的道德素质,必
类别股份制度,也称种类股份制度,可简单概括为依据某一界定标准将公司股权进行划分并赋予不同种类的股份不同权利与保护机制的制度。本文意在通过简要介绍类别股份制度及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