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小城镇发展研究——以英山县为例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nqer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城镇是联系区域城市和乡村的桥梁和纽带,其发展对促进城乡经济快速发展,缩小城乡贫富差距,缓解就业压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发展小城镇更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实现新农村建设根本任务、带动新农村又快又好发展的有效途径。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小城镇,大战略”思想的提出,在一系列促进小城镇发展政策的指导下,我国小城镇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尤其是我国东部沿海开放地区和西部大开发地区的小城镇发展成效显著,形成了一些具有地域特色的发展模式。然而,我国中部地区小城镇发展相对比较落后,关于小城镇发展的研究也比较欠缺,英山县作为我国中部地区城市之一,同样如此。   本文拟通过探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小城镇的地位、功能、发展模式及动力机制,结合英山县小城镇发展现状,深入分析英山县小城镇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问题,从长远角度构建英山县小城镇发展模式并提出小城镇发展对策,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从本文研究背景入手,结合国内外对小城镇发展研究现状,提出本文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主要论述小城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功能,在分析小城镇的一般功能的同时,阐述了小城镇作为联结城乡的纽带,既具有城市功能属性,也具有乡村功能属性。   第三部分主要从小城镇发展模式影响因素入手,总结归纳出国外小城镇发展主要模式及我国小城镇发展主要模式。   第四部分主要从经济因素、环境因素及政策制度因素入手,论述小城镇发展的动力机制。具体分析了非农产业集聚、工业化、产业结构演化、专业市场、资源环境、生产生活环境、规划导向、宏观政策的动力效应。   第五部分主要针对英山县小城镇发展现状,分析英山县小城镇发展取得的成就和存在问题,构建英山县小城镇发展模式,并提出今后小城镇发展对策。
其他文献
“唱响主旋律” ,最主要的 ,就是要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 ,坚持用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宣传教育干部和群众 ,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
城镇化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我国目前已进入快速城镇化的时期,面临一系列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改革阻碍人口和城乡要素流动的现行户籍制度,并妥
地下水功能评价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关于地下水资源评价的新概念,是地下水资源评价工作的延伸和拓展,主要是针对前人在地下水评价工作中偏重资源的评价而对地下水的生态功能和地
1949年金秋时节,中国人民解放军以摧枯拉朽之势,胜利进军,挺进大西北。8月4日,第一野战军彭德怀司令员遵照党中央的指示,发布了解放兰州,进军青海、新疆的命令。第一兵团司
学位
花凉亭灌区太湖分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暨末级渠系节水改造项目属国家级试点项目,该灌区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意见》(国办发【2016】2号)精神为指导
近些年来,旅游产业的迅速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科学地评价旅游产业对区域经济的作用,明确旅游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作用,能够为旅游资源的开发、旅游政策的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港口、码头、航道等水利水运工程的建设不断向地质、气候等条件更为复杂的山区延伸。
地形复杂度是地学研究领域一个重要的参数,用以描述地形变化的整体特征,在DEM数据采样、数字地形分析、DEM精度研究以及生态学等相关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与坡度、坡向等
历史地理学传统的研究方法在历史地理数据的储存、管理、分析、可视化以及数据共享方面有其局限性,借助于GIS理论及其相关技术可对其传统的研究方法有所增益。  本文以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