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比经尿道柱状水囊前列腺扩开术(TUSP)与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TUPKP)对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后性功能的影响,来探讨和分析两种手术方式对BPH患者术后性功能影响的机制。方法:本文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2月吉林大学中日联谊院泌尿外科收治的符合BPH诊断标准的9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组45例患者采用行经尿道柱状水囊前列腺扩开术(TUS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对照组45例患者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TUPK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比较两种术式对BPH患者的术后性功能的影响。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病程、前列腺体积、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生活质量指数评分、国际勃起功能指数评分、勃起硬度分级等方面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收集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和6个月的随访资料,包括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和生活质量评分(QOL),参考国际勃起功能指数评分(IIEF-5)和勃起硬度分级(EHS)来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6个月的勃起功能和勃起硬度。观察患者在逆行射精、精量减少、射精疼痛、射精过快、血精的变化情况来比较患者术后3个、6个月的射精功能。结果:在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方面,两组患者术后第3个月、第6个月的IPSS、QOL较术前均有下降,并且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勃起功能比较方面,通过对比术前及术后3、6个月的国际勃起功能指数评分(IIEF-5)和勃起硬度分级(EHS),两组患者术后3、6个月的国际勃起功能指数评分(IIEF-5)及勃起硬度分级(EHS)较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两组患者术后3、6个月的出现勃起功能障碍(ED)的发生率观察组(8.9%、11.1%)与对照组(11.1%及13.3%)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射精功能比较方面,通过对比两组术后3、6个月的射精功能情况可知,观察组术后3、6个月出现逆行射精的发生率分别为4.4%、6.7%,对照组术后3、6个月出现逆行射精的发生率分别为42.2%、4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6个月出现精量减少的发生率分别为8.9%、6.7%,对照组术后3、6个月出现精量减少的发生率分别为46.7%、42.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在射精疼痛、射精过快和出现血精等方面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经尿道柱状水囊前列腺扩开术在手术的短期疗效上与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具有相同的效果。(2)两种术式术后勃起功能和勃起硬度与术前对比无明显差异。(3)经尿道柱状水囊前列腺扩开术术后出现逆行射精及射精量减少的概率低于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4)经尿道柱状水囊前列腺扩开术较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对BPH患者性功能的影响更小,能最大可能的保留患者的性功能和原器官。综上所述,经尿道柱状水囊前列腺扩开术(TUSP)短期疗效肯定,对性功能的影响较小,能最大可能的保留患者的性功能和原器官,对年龄相对较小欲保留前列腺器官和性功能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是一个很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