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土壤接种菌根对紫花苜蓿的综合效应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dongfang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土地盐渍化严重,现有盐渍化土地约9900万hm2,盐害对农业生产危害极大,近年来改良和利用盐渍土壤已成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生态恢复与重建工作的重要方面。菌根共生通过改善牧草的养分吸收,减少盐分离子吸收等提高耐盐碱性,促进生长。因此,开展牧草菌根生物技术研究对改良和利用盐渍土壤具有重要意义。紫花苜蓿是抗盐碱性较强的优良豆科牧草,被称为“牧草之王”,应在盐碱地的生物改良中发挥重要作用。菌根可能对其抗盐碱性有重要作用,但还没有相关研究的报道。为此,本研究在pH=7.0和pH=8.6条件下,对YL-602和中苜一号两个紫花苜蓿品种接种Glomus mosseae,Glomus etunicatum和Glomus tortuosum三个AM真菌,通过不同接种组合苜蓿的生长发育、养分吸收以及与菌根侵染的相关性、菌根贡献率、菌根依赖性及部分抗盐碱指标评价了不同AM真菌对两种紫花苜蓿的共生效应,为筛选不同抗盐碱紫花苜蓿的优良菌种和利用菌根紫花苜蓿改良盐碱土提供参考依据。主要的研究结论如下:1.在pH=7.0和pH=8.6两种条件下,三种AM真菌均能够与紫花苜蓿形成良好的共生关系,AM真菌能显著促进紫花苜蓿地上部的生长发育,其中,就植株高度、鲜重和干重而言,pH=7.0时效果最好,在两种pH条件下均为接种Glomus etunicatum对紫花苜蓿的效果最好,但接种Glomus etunicatum对YL-602的效果更好。2.在pH=7.0和pH=8.6两种条件下,AM真菌均能不同程度促进紫花苜蓿的氮磷吸收,但pH=7.0时效果更好,在两种pH条件下,接种Glomus tortuosum对YL-602的效果最好,接种Glomus etunicatum对中苜一号效果最好。3.在pH=7.0和pH=8.6两种条件下,AM真菌能够显著增加紫花苜蓿的叶绿素含量,但pH=7.0时效果更好,在两种pH条件下,均为接种Glomus mosseae对YL-602的效果最好;接种Glomus etunicatum对中苜一号的效果最好。4. AM真菌能够增强紫花苜蓿的抗盐碱能力,在pH=8.6条件下紫花苜蓿的脯氨酸和钠离子含量都极显著高于pH=7.0条件下其含量,在两种pH条件下,接种Glomus etunicatum的效果均为最好,但接种Glomus etunicatum对YL-602的效果更好。5.在pH=8.6条件下AM真菌对株高、生物量、氮磷含量及叶绿素含量的贡献率都高于pH=7.0条件下其相应值,在两种pH条件下,接种Glomus etunicatum的效果最好,但接种Glomus etunicatum对YL-602株高、生物量的贡献率最大,对中苜一号氮磷含量及叶绿素含量的贡献率最大。6.在pH=8.6条件下菌根依赖性高于pH=7.0条件下其相应值,在两种pH条件下,接种Glomus etunicatum的效果最好,但接种Glomus etunicatum在pH=7.0条件下对中苜一号效果最好,在pH=8.6条件下对YL-602的效果最好。
其他文献
继东部沿海开放、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之后,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大战略决策。为实施振兴战略,制定了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系统政策体系。这
<正> 我坚信,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峰。——题记宾县烟草公司自1994年起,以其一年一个大跨跃赢得同行业的瞩目。当我们探求其发展的内在原动力时,
期刊
伴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网络资源也在日益的丰富,但是网络上的信息资源丢失的速度也是非常快的,一旦丢失就很多有可能就是永久性的丢失。网
当前我国研究生培养中出现了协同创新教育理念未达成共识、研究生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偏差、校内外条块分割局面未完全打破、协同创新的研究生培养机制尚未健全等问题,提出基
本文主要是就新媒体背景下的企业党建工作展开论述分析的。随着我国的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思想逐渐地发生了变化;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现在所处
房地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住宅房地产业在房地产行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我国城镇住宅市场的形成,城市住宅价格问题成为房地产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住
纳米复合材料是当前材料科学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涉及多种学科,具有极大的理论和应用价值。氧化石墨原料易得,成本低廉,且具有良好的物理和化学性能,是一种优良的复合材料填
本试验采用五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锌、锰、硼、铜、钼五个因子五个水平对苜蓿干草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根据试验所得的数据资料,建立了各因子对苜蓿干草产量、常规养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广泛应用。已从过去的数据处理、信息处理发展到现在的知识处理和对语言文字的信息处理。自从20世纪80年代初,中文
中国农业正处于资源型的传统农业向科技型的现代农业转变的初级阶段。传统农业是以劳动力和土地资源的不断投入作为特征的,但是我国农业的资源投入面临着自然资源短缺和低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