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2006年12月21日的到来,我国要履行2001年底入世时在银行业方面的承诺,获得国民待遇的外资银行纷纷进入我国金融市场,我国商业银行所面临的竞争空前激烈。同时,《新巴塞尔协议》的推行又对有志于成为全球性商业银行的中资银行提出了更高的风险管理要求。为了能够在短期内快速提高经营管理的效率,我国商业银行积极着手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但是商业银行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在国内始终存在着质疑的声音。本文以此背景,通过分析10家引进了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商业银行在引进前后效率的变化,以期能够客观评价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能否改善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文章的开始先就境外战略投资者与银行效率理论的内涵进行了科学的界定,并就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引资状况及特点做了一个概括的介绍,发现我国商业银行战略引资具有外资持股比例趋高、外资入股机构和方式呈现多样化等特点,接着分析境外战略投资者从公司治理、制度变革和技术革新等方面影响了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并以公司治理理论、制度变革理论和跨国公司引擎理论为支撑,在综合了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财务分析和实证分析两种方法测度了我国商业银行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以来的效率变化。最后,通过财务结果和实证结果的对比分析显示,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确实有助于我国商业银行业经营管理效率的提升,应当继续坚持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但是,我们在看到引进战略投资者积极方面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带来的负面影响,如给我国金融安全带来的威胁,为了扩大正面影响遏制不良影响,本文在最后从宏观方面和微观方面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