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字技术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应用到电影制作中,但是直到近几年才出现真正意义上的数字电影。真正意义上的数字电影必须在拍摄、制作、发行和放映过程中全面实现数字化,彻底取代传统的胶片电影工艺。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海量数据存储、图像编码以及计算机网络等技术的发展,为数字电影制作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为了促进数字电影制作的实际应用,本文主要对数字电影制作阶段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内容如下:本文参考DCI V1.0数字电影规范,研究了数字电影系统的整体架构,并重点研究了数字电影系统的数字电影制作流程,对流程中的图像压缩和文件打包展开了深入研究,并制作符合DCI V1.0规范的数字电影图像压缩及打包的软件,该软件主要实现功能:1)对图像素材文件进行JPEG2000压缩及MXF打包。2)对压缩后的图像码流进行MXF打包。3)对声音素材文件进行MXF打包。4)对视音频MXF文件进行组织和编辑,生成合成播放列表和打包列表,与视音频MXF文件一起组成数字电影发行包DCP。5)解析合成播放列表和打包列表,显示列表中的视音频MXF文件信息,并且可以对其进行编辑修改。经测试表明,由该软件生成的数字电影发行包可以在杜比、GDC、Quvis公司的数字电影播放服务器上被正确解码以及流畅播放。对于一部两小时数字电影的十几万帧图像,采用JPEG2000编码标准,压缩耗时一个月左右,时间过长,所以本文在数字电影图像压缩部分采用分布式计算技术,架构分布式图像压缩系统,并且对该系统进行了监控,由监控结果分析系统运行瓶颈,并且提出系统后期改进方向。根据电影对画质的要求,压缩后的图像经解码重建后与原始图像相比,对于人眼视觉来说差异应该较小,所以对压缩后的图像进行质量评价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首先研究分析目前应用较广的图像质量评价方法,然后根据数字电影图像的独特性,研究一种能有效反映DCI数字电影图像质量的客观评价方法。本文最后对3D图形技术展开研究,并基于Direct3D提供的图形接口,用软件实现3D虚拟场景编辑器,该软件主要实现对场景中对象的选中、平移、旋转、缩放及属性修改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