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电影关键技术研究

来源 :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wenth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字技术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应用到电影制作中,但是直到近几年才出现真正意义上的数字电影。真正意义上的数字电影必须在拍摄、制作、发行和放映过程中全面实现数字化,彻底取代传统的胶片电影工艺。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海量数据存储、图像编码以及计算机网络等技术的发展,为数字电影制作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为了促进数字电影制作的实际应用,本文主要对数字电影制作阶段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内容如下:本文参考DCI V1.0数字电影规范,研究了数字电影系统的整体架构,并重点研究了数字电影系统的数字电影制作流程,对流程中的图像压缩和文件打包展开了深入研究,并制作符合DCI V1.0规范的数字电影图像压缩及打包的软件,该软件主要实现功能:1)对图像素材文件进行JPEG2000压缩及MXF打包。2)对压缩后的图像码流进行MXF打包。3)对声音素材文件进行MXF打包。4)对视音频MXF文件进行组织和编辑,生成合成播放列表和打包列表,与视音频MXF文件一起组成数字电影发行包DCP。5)解析合成播放列表和打包列表,显示列表中的视音频MXF文件信息,并且可以对其进行编辑修改。经测试表明,由该软件生成的数字电影发行包可以在杜比、GDC、Quvis公司的数字电影播放服务器上被正确解码以及流畅播放。对于一部两小时数字电影的十几万帧图像,采用JPEG2000编码标准,压缩耗时一个月左右,时间过长,所以本文在数字电影图像压缩部分采用分布式计算技术,架构分布式图像压缩系统,并且对该系统进行了监控,由监控结果分析系统运行瓶颈,并且提出系统后期改进方向。根据电影对画质的要求,压缩后的图像经解码重建后与原始图像相比,对于人眼视觉来说差异应该较小,所以对压缩后的图像进行质量评价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首先研究分析目前应用较广的图像质量评价方法,然后根据数字电影图像的独特性,研究一种能有效反映DCI数字电影图像质量的客观评价方法。本文最后对3D图形技术展开研究,并基于Direct3D提供的图形接口,用软件实现3D虚拟场景编辑器,该软件主要实现对场景中对象的选中、平移、旋转、缩放及属性修改等功能。
其他文献
在一对多的通信模式中,多接收者方案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建立在多接收者加密技术的基础上,多接收者签密技术的实现仅需要一次操作,便可同时完成签名和加密,并使所有接收者能够
伴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无线网络带宽的不断提高,在移动环境下为用户提供多媒体通信业务正在成为可能。视觉是人类最重要的信息载体,因此视频通信也成为多媒体业务
传统设计的无线通信系统为满足高数据速率的要求,需要额外的信号带宽或者使用高阶的调制技术,但是可供使用的空中带宽资源是有限的,高阶调制方式也受到技术上的限制。为了提
近年来,随着Web2.0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将自己的图片共享到互联网上。互联网上的图像信息越来越多,已成为一个巨大的图像资源库。随着互联网上图像信息的急剧膨胀,如何管
认知超宽带(Cognitive Ultra Wideband, CUWB)无线通信系统,是结合认知无线电和超宽带技术的主要优点来联合设计研究的一种智能无线系统,是一种基于频谱感知的具有自适应频谱
随着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PGA)技术的不断发展,嵌入式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朝着片上系统(SoC),特别是基于FPGA的可编程片上系统(SoPC)的方向发展。本论文通过在资源受限系统上
UWB技术已成为短距离高速无线个域网(WPAN)的候选技术,在无线通信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针对二进制跳时超宽带(2PAM-TH UWB)系统性能的改善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