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正常人体组织体细胞突变研究

来源 :北京协和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nosteelpow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规模的癌症基因组测序表明,体细胞突变积累可能受环境暴露、组织类型以及器官或组织所处的解剖学部位的影响。现有大量数据支持这样的假说,即在健康人形态正常的细胞中,也存在癌症相关突变的累积。已有一些先期研究结果,使我们对正常组织的突变负荷及其克隆进化有所了解。但先期研究所用的器官或组织标本通常来源于不同个体,由于个体间遗传背景和生活史不同,所获结果难以比较和得出正确结论。为进一步准确解释突变与癌症发生之间的关系,必须用同一个人的不同器官或组织进行突变与克隆扩增模式的研究,以消除个体差异造成的偏差。我们在签署知情同意的前提下,获得5名年龄85岁以上的遗体捐赠者的支气管、食管、贲门、胃、十二指肠、肝、胰、结肠和直肠以及配对外周血。在组织病理学诊断为正常组织后,运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方法,从每个器官中采集了 50份样本(每个样本约600个细胞)。我们对所采集的1,764个样本,用微量基因组测序法进行低深度全基因组测序和平均深度为56x的全外显子组测序。测序结果以及突变克隆扩增等以目前通用的方法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在正常人体组织中广泛存在体细胞突变,但不同器官中的突变负荷程度存在显著的差异:突变数在每外显子17~43.5个的范围,胰腺突变负荷最低(中位数10个/外显子),而肝的突变负荷最高(中位数69个/外显子)。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发现,正常组织也存在体细胞拷贝数改变,但发生频率有器官差异。大部分细胞(1,608/1,764,91.2%),如来自结肠、直肠和支气管等的细胞,为二倍体,而在食管和贲门样本的细胞中则发现有染色体2、3、5、7、8、13和20扩增。我们分析了单碱基替代(SBS)突变特征,发现普遍存在两种与年龄相关的内源性突变特征(SBS1和SBS5)以及与吸烟(SBS4)和马兜铃酸(SBS22)相关的两种外源因素诱发的突变特征,提示老化和环境致突变物对正常细胞基因组突变的作用。除肝脏外,有两个人的食管、十二指肠和胃也检测到文献尚未报道的马兜铃酸相关突变。意外的是,我们利用dNdScv算法在这些正常人体组织中检测到32个潜在的癌驱动基因,包括在食管癌以及其它肿瘤中常见被报道的NOTCH1、P53、ARID1A和ERBB2等。这些癌驱动基因突变频率在个人之间以及同一个人不同器官之间差异显著,显示出器官偏好性。我们根据细胞的突变情况,将系统进化分析与突变聚类相结合,建立了亚毫米分辨率的空间克隆关系。发现克隆扩增存在两种器官特异性模式:在食管和贲门上皮中可见扩大到几毫米的宏观细胞克隆;而在结肠、直肠和十二指肠上皮中,细胞克隆通常是微小的,并呈独立进化的模式。综上所述,本研究应用激光捕获特异细胞和微量基因组测序的方法,首次描绘了同一个体不同器官实质细胞的突变和克隆扩增谱。我们发现正常细胞也存在肿瘤细胞中常见的癌驱动突变和克隆扩增,其程度具有器官特异性。这些结果说明,基因突变和突变克隆扩展并非是驱动细胞癌变的唯一原因。本研究采用的具有空间维度的细胞基因组分析,刷新对特定器官体细胞突变和克隆扩增模式的认知,为肿瘤和老化等疾病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及目的: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是亚洲目前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之一。IgAN具有异质性、进展性等特点,其临床表现多样,确诊IgA肾病的患者,20%-40%的患者会在20年内进展至终末期肾病。降低持续性蛋白尿是IgA肾病治疗的主要目标之一,目前治疗方式主要包括ACEI/ARB类足量使用和免疫抑制治疗。目前,IgA肾病患者免疫抑制治疗是否获益仍存在争议,指南中
研究目标通过基于人群的队列研究评估自我取样HPVDNA检测技术及特异性标志物p16单染技术在卫生资源匮乏地区单独或联合应用于宫颈癌早诊的筛查效果;并对新疆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流行及自然转归情况进行探讨,最终为制定适合新疆卫生资源匮乏地区人群宫颈癌综合防治策略提供基础数据,也对其余欠发达地区的宫颈癌筛查手段的选择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进而为健全我国宫颈癌筛查体系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内容1.分析新疆哈萨克族女
研究背景人体皮肤老化有内源性和外源性因素,其中皮肤受到紫外线照射所致的日光性老化是皮肤老化中重要原因之一。目前治疗皮肤老化,尤其是面部老化的方法包括光电技术、外用生物及合成性药物、肉毒毒素及胶原蛋白等注射类产品。随着脂肪移植技术的普及以及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SCs)在再生医学领域的深入研究,应用脂肪组织及其相关移植物促进皮肤组织再生的报道也日益
第一部分:基于CTA和血管三维重建技术的结直肠系膜血管的解剖学观察目的基于CTA和血管三维重建技术,探讨结直肠系膜血管的解剖结构、分型、变异、走行及术后血流重建通路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型方法,收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诊断为结直肠癌行手术治疗,并具有薄层强化CT数据和完整病例资料的177例患者相关数据,完成血管三维重建,对结直肠系膜血管进行系统性解剖观察和
● 第一部分应用炎症-凝血指标建立局限性肾癌患者预后模型及其临床价值目的:基于前期研究发现的肾癌患者外周血炎症免疫和凝血指标与循环肿瘤细胞数量呈现正相关的基础,本研究旨在通过筛选肾透明细胞癌患者术前多种血液学指标和肿瘤学特征,建立局限性肾透明细胞肾癌患者(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术后复发转移的预测模型。材料和方法:总共收集并纳入2013年3月-2
背景与目的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是我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首要死因,造成的疾病负担不容忽视。膳食结构不合理与CVD密切相关。在我国成人心血管代谢性死亡相关的膳食因素中,水果和蔬菜摄入不足分别处于第二位和第四位。既往研究发现增加果蔬摄入量可以降低CVD和全因死亡的风险,但最佳的果蔬摄入量尚无定论。另外,CVD作为一种复杂性疾病,受到了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
目的:通过建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并肾小管酸中毒(pSS-RTA)患者的单中心初治队列,探索初治pSS-RTA患者的基线临床特征、发病危险因素以及生存和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北京协和医院住院治疗的pSS-RTA患者的基线资料,包括人口学信息、pSS和RTA相关临床表现、病情评估及治疗方案,以pSS-RTA的确诊时间作为基线时间点,对初治pSS-RTA患者进行基线特征描述及亚组分析;进一步进行病例
目的:近些年来,已有多项前瞻性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抗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1,PD-1)单克隆抗体治疗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患者有效。抗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PD-L1)单克隆抗体联合化疗治疗其他晚
第一部分:急性胰腺炎早期抗炎的单中心随机对照研究目的:本研究为一项单中心、随机、单盲、平行对照的临床试验,旨在探究在AP患者早期使用吲哚美辛栓治疗的疗效。方法:连续性纳入2018年6月1日至2021年3月30日在我院接受治疗且发病时间在48h以内的AP住院患者,比较标准治疗和标准治疗联合吲哚美辛栓的临床疗效。结果:1.共133名AP患者纳入分析,吲哚美辛组(n=59)和标准治疗组(n=74)患者入
第一部分: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新发肺间质病变相关危险因素的系统综述及荟萃分析目的:本研究通过系统性文献综述和荟萃分析,回顾既往有关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新发肺间质病变(Rheumatoid Arthritis associated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RA-ILD)的发病危险因素的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探究与RA-ILD发病相关的重要临床危险因子。方法:通过检索 P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