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第一部分: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新发肺间质病变相关危险因素的系统综述及荟萃分析目的:本研究通过系统性文献综述和荟萃分析,回顾既往有关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新发肺间质病变(Rheumatoid Arthritis associated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RA-ILD)的发病危险因素的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探究与RA-ILD发病相关的重要临床危险因子。方法:通过检索 Pub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新发肺间质病变相关危险因素的系统综述及荟萃分析目的:本研究通过系统性文献综述和荟萃分析,回顾既往有关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新发肺间质病变(Rheumatoid Arthritis associated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RA-ILD)的发病危险因素的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探究与RA-ILD发病相关的重要临床危险因子。方法:通过检索 PubMed、Web of Science、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和Scopus数据库中关于RA-ILD发病危险因素的文献(截止至2021年3月)。由两名研究者按照纳排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利用Newcastle-Ottawa Scale(NOS)文献质量评价量表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分析,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对符合标准的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结果进行荟萃分析,同时进行敏感性分析来探讨研究间异质性来源,利用漏斗图和Egger’s检验验证荟萃分析结果是否存在发表偏倚。结果:检索到3075篇文献,其中12篇研究符合纳入标准,共纳入17个危险因素进行荟萃分析。荟萃分析显示,男性(OR 2.18,p<0.001)、年龄大于60岁(OR 1.53,p=0.02)、发病年龄大(OR 1.06,p=0.008)、吸烟(OR 1.63,p<0.001)、合并其他肺部疾患(OR 2.60,p<0.001)、类风湿因子阳性(OR 1.30,p=0.007)、ESR 增快(OR 1.01,p=0.01)、来氟米特使用(OR 1.41,p=0.04)为 RA-ILD 发病危险因素。结论:临床医师应警惕具有上述危险因素的RA患者存在较高的ILD发病风险,需对其进行密切的ILD相关筛查及随访,以实现对RA-ILD的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改善此类患者的预后。第二部分: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发生肺间质病变风险预测模型建立目的:利用中国类风湿关节炎直报项目(Chinese registry of rheumatoid arthritis,CREDIT)队列,探究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发生肺间质病变(ILD)的危险因素,构建RA-ILD发病预测模型,旨在为RA-ILD的早期诊断、危险分层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纳入2016年11月到2021年3月CREDIT队列中随访时间超过1年、基线数据完整且基线无肺间质病变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收集患者基线数据,结合临床背景、可及性、稳定性等,利用Lasso回归进行候选变量筛选,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对纳入变量构建预测模型,以列线图和森林图展示。应用一致性指数、校准曲线和Brier分数等验证模型的区分度和稳健性。最后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和决策分析曲线确定危险分层阈值并验证预测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共纳入3856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其中96例患者在随访中出现肺间质病变。通过单因素COX回归和Lasso回归确定模型变量(包括:性别、年龄、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甲氨蝶呤治疗),构建COX回归风险预测模型,一致性指数(c-index=0.796)、校准曲线和Brier分数(Brier score=0.009)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和稳健性,根据ROC曲线及决策分析曲线,推荐将141分(2.2%)作为危险分层阈值,对高危患者及时筛查肺间质病变。结论:预测模型可简便、准确地预测RA患者发生ILD的风险,临床医师可根据风险概率及危险分层制定个性化的筛查和干预措施,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探究非结合胆红素(UCB)对肠道上皮屏障的保护作用以及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非结合胆红素的水平方法:论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动物实验,2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UCB组、DSS建模组和DSS+UCB组。DSS建模方法为给予小鼠含2.5%DSS的饮用水5天后换回正常水2天。UCB组和DSS+UCB组使用30mg/kg UCB灌胃,余2组使用蒸馏水灌胃,共灌胃7天。通过小鼠体重,全段结肠的长度
研究背景及目的: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是亚洲目前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之一。IgAN具有异质性、进展性等特点,其临床表现多样,确诊IgA肾病的患者,20%-40%的患者会在20年内进展至终末期肾病。降低持续性蛋白尿是IgA肾病治疗的主要目标之一,目前治疗方式主要包括ACEI/ARB类足量使用和免疫抑制治疗。目前,IgA肾病患者免疫抑制治疗是否获益仍存在争议,指南中
研究目标通过基于人群的队列研究评估自我取样HPVDNA检测技术及特异性标志物p16单染技术在卫生资源匮乏地区单独或联合应用于宫颈癌早诊的筛查效果;并对新疆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流行及自然转归情况进行探讨,最终为制定适合新疆卫生资源匮乏地区人群宫颈癌综合防治策略提供基础数据,也对其余欠发达地区的宫颈癌筛查手段的选择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进而为健全我国宫颈癌筛查体系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内容1.分析新疆哈萨克族女
研究背景人体皮肤老化有内源性和外源性因素,其中皮肤受到紫外线照射所致的日光性老化是皮肤老化中重要原因之一。目前治疗皮肤老化,尤其是面部老化的方法包括光电技术、外用生物及合成性药物、肉毒毒素及胶原蛋白等注射类产品。随着脂肪移植技术的普及以及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SCs)在再生医学领域的深入研究,应用脂肪组织及其相关移植物促进皮肤组织再生的报道也日益
第一部分:基于CTA和血管三维重建技术的结直肠系膜血管的解剖学观察目的基于CTA和血管三维重建技术,探讨结直肠系膜血管的解剖结构、分型、变异、走行及术后血流重建通路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型方法,收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诊断为结直肠癌行手术治疗,并具有薄层强化CT数据和完整病例资料的177例患者相关数据,完成血管三维重建,对结直肠系膜血管进行系统性解剖观察和
● 第一部分应用炎症-凝血指标建立局限性肾癌患者预后模型及其临床价值目的:基于前期研究发现的肾癌患者外周血炎症免疫和凝血指标与循环肿瘤细胞数量呈现正相关的基础,本研究旨在通过筛选肾透明细胞癌患者术前多种血液学指标和肿瘤学特征,建立局限性肾透明细胞肾癌患者(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术后复发转移的预测模型。材料和方法:总共收集并纳入2013年3月-2
背景与目的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是我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首要死因,造成的疾病负担不容忽视。膳食结构不合理与CVD密切相关。在我国成人心血管代谢性死亡相关的膳食因素中,水果和蔬菜摄入不足分别处于第二位和第四位。既往研究发现增加果蔬摄入量可以降低CVD和全因死亡的风险,但最佳的果蔬摄入量尚无定论。另外,CVD作为一种复杂性疾病,受到了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
目的:通过建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并肾小管酸中毒(pSS-RTA)患者的单中心初治队列,探索初治pSS-RTA患者的基线临床特征、发病危险因素以及生存和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北京协和医院住院治疗的pSS-RTA患者的基线资料,包括人口学信息、pSS和RTA相关临床表现、病情评估及治疗方案,以pSS-RTA的确诊时间作为基线时间点,对初治pSS-RTA患者进行基线特征描述及亚组分析;进一步进行病例
目的:近些年来,已有多项前瞻性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抗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1,PD-1)单克隆抗体治疗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患者有效。抗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PD-L1)单克隆抗体联合化疗治疗其他晚
第一部分:急性胰腺炎早期抗炎的单中心随机对照研究目的:本研究为一项单中心、随机、单盲、平行对照的临床试验,旨在探究在AP患者早期使用吲哚美辛栓治疗的疗效。方法:连续性纳入2018年6月1日至2021年3月30日在我院接受治疗且发病时间在48h以内的AP住院患者,比较标准治疗和标准治疗联合吲哚美辛栓的临床疗效。结果:1.共133名AP患者纳入分析,吲哚美辛组(n=59)和标准治疗组(n=74)患者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