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为指导,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以来中国新疆学习汉语的中亚留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然语料考察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及语料计量统计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初、中、高级阶段中亚留学生使用汉语粘合式补语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通过收集整理中亚留学生的考试作文及日记、周记459篇以及用录音笔采集的20小时的录音语料,对出现的粘合式补语的偏误进行归类分析;在此基础上设计调查问卷并回收238份,以作为自然语料归类分析的佐证,并进一步总结其使用汉语粘合式补语的特点和规律。通过对自然语料和调查问卷的整理统计,中亚留学生使用粘合式补语时出现的偏误主要有如下几类。结果补语的偏误包括:结果补语遗漏,动词中心语遗漏,结果补语误加,结果补语可能式误代,结果补语的否定式与可能式的否定形式混淆,结果补语带宾语的错序,动补之间误加副词、“到”、“得”,对于做结果补语的词语的掌握和使用都比较有限等;趋向补语的偏误包括:趋向补语误加,趋向补语与宾语位置错序,趋向补语遗漏,趋向补语误代以及复合式趋向补语引申用法的误用等;数量补语的偏误包括:补语与动词中心语错序,时量补语与宾语错序,补语与离合词错序,“了”的遗漏和错序,时量补语表达有误,动量补语误用,动量词掌握数量不够等;介宾短语做补语的偏误包括:介词遗漏或被“着”、“了”、“的”等误代,介宾短语做补语与状语混淆,方位名词“上”与介词混淆,处所宾语方位词的遗漏或误用,动补中间误加“着”、“了”等其他成分以及“到”字短语与时间宾语错序等。该研究认为母语负迁移,目的语知识负迁移,学习策略使用的偏差以及教师、教材存在的不足之处都有可能导致中亚留学生粘合式补语使用偏误的产生。针对以上问题,对教与学提出相应建议:首先,教师应加强俄汉对比研究及对比教学,加强汉语本体研究,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进行粘合式补语教学;其次,教材应采用俄语注释,分散与系统相结合的方式讲解补语知识,课后练习形式应多样化,且有针对性;最后中亚留学生自身也应纠正学习策略使用偏差,树立信心,克服畏难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