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留学生汉语粘合式补语使用偏误分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conut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为指导,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以来中国新疆学习汉语的中亚留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然语料考察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及语料计量统计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初、中、高级阶段中亚留学生使用汉语粘合式补语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通过收集整理中亚留学生的考试作文及日记、周记459篇以及用录音笔采集的20小时的录音语料,对出现的粘合式补语的偏误进行归类分析;在此基础上设计调查问卷并回收238份,以作为自然语料归类分析的佐证,并进一步总结其使用汉语粘合式补语的特点和规律。通过对自然语料和调查问卷的整理统计,中亚留学生使用粘合式补语时出现的偏误主要有如下几类。结果补语的偏误包括:结果补语遗漏,动词中心语遗漏,结果补语误加,结果补语可能式误代,结果补语的否定式与可能式的否定形式混淆,结果补语带宾语的错序,动补之间误加副词、“到”、“得”,对于做结果补语的词语的掌握和使用都比较有限等;趋向补语的偏误包括:趋向补语误加,趋向补语与宾语位置错序,趋向补语遗漏,趋向补语误代以及复合式趋向补语引申用法的误用等;数量补语的偏误包括:补语与动词中心语错序,时量补语与宾语错序,补语与离合词错序,“了”的遗漏和错序,时量补语表达有误,动量补语误用,动量词掌握数量不够等;介宾短语做补语的偏误包括:介词遗漏或被“着”、“了”、“的”等误代,介宾短语做补语与状语混淆,方位名词“上”与介词混淆,处所宾语方位词的遗漏或误用,动补中间误加“着”、“了”等其他成分以及“到”字短语与时间宾语错序等。该研究认为母语负迁移,目的语知识负迁移,学习策略使用的偏差以及教师、教材存在的不足之处都有可能导致中亚留学生粘合式补语使用偏误的产生。针对以上问题,对教与学提出相应建议:首先,教师应加强俄汉对比研究及对比教学,加强汉语本体研究,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进行粘合式补语教学;其次,教材应采用俄语注释,分散与系统相结合的方式讲解补语知识,课后练习形式应多样化,且有针对性;最后中亚留学生自身也应纠正学习策略使用偏差,树立信心,克服畏难心理。
其他文献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人才强国战略,这是党在新时期为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根据我国“十一五”规划要求,推
通过实地调查,从环境因素(温度、湿度、光照)与其他因素(病虫害、施肥技术、经济效益),以及漳州的气候条件等方面对台湾花卉中的典型代表蝴蝶兰、鹤望兰及大花蕙兰在漳州地区
采用LI-6400-09土壤呼吸室对盘锦湿地芦苇群落土壤呼吸作用,于2004年7月—2005年12月进行连续野外观测。结果表明:非淹水状态下,湿地芦苇群落土壤呼吸作用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和
爆破工程技术大量应用于边坡工程,隧道施工以及矿山采掘等工程项目。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炸药爆破产生的爆破地震波影响了原有施工环境内的围岩的稳定性,严重的还会对周围的既有
当今社会由于放射性废水的大量排放危及人类健康,因此人们对安全有效的放射性废水废渣处理技术的要求也更加迫切。壳聚糖聚胺-硅土材料作为一种新型的放射性核素的吸附材料具
魏晋南北朝时期私家修史兴盛,其中家史类著作在世家大族中大量出现,而作为家史典型代表的家传和家谱的撰修,是当时社会特有的现象。这些家史类史书在中国学术发展史上具有重
内质网(ER)保持蛋白质内环境相对稳定的这一功能的失衡,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这其中就包含了缺氧和氧化应激。这一功能的失衡就会导致蛋白质折叠能力和蛋白质负载能力之间的失衡
草地是畜牧业生产和生态保护的重要资源。在短期经济利益的驱动下造成北方牧区草地大面积退化和荒漠化、生产力下降、自我恢复能力降低、水土流失加剧和涵养功能减弱,对牧区
为探究青海大通宝库河流域不同水源涵养林地的水分特性。选取青海大通宝库河流域的主要水源涵养林为对象,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研究林地的水分特性。表明不同水源涵养林地
石墨相氮化碳(g-C3N4)是一种二维层状半导体材料。近年来,由于其具有简单的合成方法、独特的能带结构、优良的化学稳定性,以及原材料来源丰富等优点,被认为是可见光驱动催化分解水制备氢气的高效光催化剂。然而,比表面积低、载流子易复合、太阳光吸收范围窄等问题都严重限制了块体g-C3N4光催化活性的提升。因此,通过g-C3N4的结构调控增强其光催化制氢性能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提出了三种新的前驱体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