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闻简报》是新闻纪录片,它是电影的一个片种,它也是早期的影像新闻,它以影像的方式记录了新中国成立后时期的国内重要新闻,影响力非报刊读物可以比较的。《新闻简报》曾经就像中国人几乎人人必看的新闻联播,经常以露天影院以及广场为播放场地,在播放电影前以加映的形式,向人民群众放映新闻,新闻内容涉及了政坛领袖、外交事件、国计民生、科教文体等多类型新闻。首先,本文梳理了建国17年《新闻简报》的历史进程。分析了《新闻简报》的社会环境和社会传播条件。发现当时社会环境是新中国建立,政治形式决定一切,包括《新闻简报》的发展也随政治变化而变化;社会传播条件也不如人意,人民文化水平低,报纸等纸媒无法发挥最大宣传功效。经过分析《新闻简报》制作体系,也可发现《新闻简报》吸收了建国早期一些影像新闻的经验,建国后成立了专门的影厂(新影厂)来制作《新闻简报》,新影厂还在全国设立摄影站,保障了新闻来源。其次,笔者收集了《新闻简报》的影像资料,由于条件所限,已经不可能搜集到所有的《新闻简报》,但是也收集到近三百期《新闻简报》影集。立足这些影像资料笔者先抽样统计分类,发现《新闻简报》的取材特点和取材偏向,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话题并不是它的取材重点,而是些低价值的宣传信息。然后笔者从传播学角度切入,运用叙事学和影视学等理论方法对《新闻简报》进行解析。指出了《新闻简报》是贯彻中央高层宣传规划的产物,是“形象化政论”,它建构了完整的国家形象,包含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导向。《新闻简报》造成了一种中国纪录片的修辞形式和言语形式。它是一种国家意识形态的视觉文化产物,是一种国家偶像的塑造。经由这样的影像还原出的中国,并非真实原生态的社会生活,而是意识形态化、政治化了的生活环境和人们的行为方式。最后,笔者总结了《新闻简报》的形式多样、通俗易懂、贴近人民生活的优点。但是,它的问题也很明显,例如“八股”风日益严重,其发展已跟不上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明的需要。《新闻简报》作为一个综合性消息集合类节目,它的传播经验和制作模式对今天的《新闻联播》有重大的借鉴意义及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