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经营管理复杂度提升,内部审计逐渐成为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提供建议和咨询,旨在促进组织发展,增加组织的价值。内部控制是企业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的控制过程,同样在于提高组织运营的效率和效果,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进行监督和评价,是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两者之间存在一种"藕合"关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很长一段时间,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和监督,目的是出于企业的治理和管理需要,董事会也并不披露对内部控制的评价情况。21世纪初,安然、世通等财务舞弊事件发生后,内部控制获得前所未有的关注,美国在2002年出台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SOX)要求企业进行内部控制审计。我国在2008年颁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并于2010年颁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要求企业进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同时聘请外部审计师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我国的内部控制审计时代正式开启。外部审计为内部控制提供外部鉴证,以增加外部信息使用者的信赖程度。内部审计依托其天然优势地位,在企业内部,对内部控制进行监督和评价,并就发现的问题,提供建议和咨询,促进企业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提高内部控制水平。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有共同的评价对象,并且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具有密切关系,外部审计师在进行内部控制审计时,是否会受到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影响?高质量的内部审计是否会影响内部控制水平,进而影响外部审计师对内部控制方面风险的评估?基于委托代理关系的不同层次,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之间存在替代关系还是互补关系?以往的研究分析内部审计质量与财务报表审计收费的关系,但并未得到一致的结论。本文正是基于内部控制审计在我国的发展,以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的密切关系为切入点,研究内部审计质量以及具体特征对内部控制审计收费的影响,以分析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审计中的作用,包括内部审计对外部审计提供帮助的可能性、内部审计促进内部控制建设的可能性,加强对内部审计的认识,丰富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研究以及内部控制审计收费的研究。为了更好地检验内部审计的作用,本文选择内部审计制度较为严格并且内部审计信息披露比较充分的中小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依据中国审计准则第1411号的规定以及前人的研究,从内部审计规模、内部审计专业胜任能力、内部审计职责范围三个方面分析内部审计特征,并选取替代变量进一步赋值,综合评估企业的内部审计质量。文章回顾了内部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收费的研究,梳理了内部审计的定义和发展、内部控制审计的发展,理论分析了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的关系、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关系、财务报表审计与内部控制审计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假设。然后采用多元回归方法,进行检验,研究同时考虑了整合审计下,财务报表审计收费对内部控制审计收费的影响。研究发现:内部审计质量与内部控制审计收费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内部审计具体特征方面,内部审计规模对内部控制审计收费的影响不显著;内部审计专业胜任能力与内部控制审计收费显著负相关,内部审计职责范围与内部控制审计收费显著负相关。表示在进行内部控制审计时,高质量的内部审计有助于外部审计利用其工作,减少审计成本,从而降低审计收费;另外,高质量的内部审计可以改善内部控制水平,减少审计风险,从而降低审计收费。本文的研究从内部控制审计领域,为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收费方面的研究增添新的证据,也为外部审计师在进行内部控制审计时,更好地利用内部审计的工作提供经验支持。另外,本文丰富了内部控制审计收费方面的研究,加强了对内部控制审计的认识,为内部控制审计理论和实务发展提供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