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丘陵区植被恢复和淤地坝对小流域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ridek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黄土丘陵区,植被恢复和淤地坝是治理水土流失的主要措施,也是区域碳循环的重要驱动因子。研究这两种治理措施下的土壤有机碳储量变化特征对估算流域土壤碳收支和合理布局不同治理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黄土丘陵区不同侵蚀环境下(黄土区和砒砂岩区)的典型坝控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监测、采样和室内分析,研究了坡面植被恢复措施下土壤有机碳累积、储存和流失特征,淤地坝的土壤有机碳储存特征,以及植被恢复和淤地坝对小流域土壤有机碳储量变化的贡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自然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有机碳由恢复初期的碳“源”向中、后期的碳“汇”方向变化,中、后期阶段的人工乔、灌群落也发挥着重要的碳“汇”功能;相对于自然植被恢复,人工刺槐林在两种侵蚀环境下均能提高或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的累积与储存;由于受到不同侵蚀环境的气候、下垫面条件的影响,不同侵蚀环境下相同植物群落土壤有机碳的累积和储存能力存在差异,黄土区坊塌坝控流域人工乔、灌群落累积与储存土壤有机碳和自然草本群落累积土壤有机碳的效果较好,而砒砂岩区满红沟坝控流域自然草本群落更有利于土壤有机碳的储存。(2)自然恢复方式下,土壤侵蚀强度由恢复初期的中度侵蚀随植被恢复向轻度侵蚀转化,土壤有机碳流失也呈减小趋势,恢复到后期的狼牙刺群落,土壤侵蚀强度表现为轻度侵蚀,但因有机碳含量较高而土壤有机碳流失显著增加。在人工刺槐造林方式下,土壤侵蚀强度随林龄增加由中度侵蚀向轻度侵蚀转化,有机碳流失也显著降低。(3)不同运行期的淤地坝均发挥了重要的碳“汇”功能,坝地有机碳储量受侵蚀性降雨量大小与坝控集水区下垫面条件的影响。坝地泥沙有机碳含量均呈波动性变化,淤积泥沙中有机残体的腐解、较高的含水量和压实作用提高了坝地有机碳的储存。黄土区坊塌坝控流域从1975~1989年期间到1990~2009年期间由于耕地和草地面积减小、林地面积增加,淤地坝有机碳储存速率从96.25 t yr-1下降到26.12 t yr-1;砒砂岩区满红沟坝控流域从1976~1984年期间到1985~2007年期间均以草地为主要土地利用方式且面积变化不大,淤地坝有机碳储存速率无显著变化(从154.29 t yr-1增加到178.51 t yr-1)。(4)乔、灌林地和梯田、草地分别对黄土区坊塌坝控流域和砒砂岩区满红沟坝控流域坡面0~2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累积和储存贡献大。在38年左右的时间内,流域植被恢复导致的土地利用变化与淤地坝均发挥了碳“汇”功能,分别是黄土区坊塌坝控流域和砒砂岩区满红沟坝控流域有机碳总储量增加的主要因素。
其他文献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由农业面源污染导致的水环境质量下降和水生态系统破坏是全世界共同关注的重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既是面源污染发生的动力也是污染物迁移的载体。因此,识别水土流失特征,明确
弗里达的绘画,具有十分鲜明的特色,展现了历史、生活,表达了她的内心世界,但又充满了矛盾,这也成为了她独特的绘画风格。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医药行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同时也将迎来发展的新机遇,目前中医药行业在互联网新形势下的转版升级趋势不可逆转,中医药行业要抓机遇、
首先介绍3节编组100%低地板有轨电车编组型式,并对车辆铰接系统和车体结构组成及材质进行阐述,通过有限元分析法对各工况下车体结构强度进行计算,最后通过车体强度试验进行验
目的探讨脉搏轮廓温度稀释连续测定心输出量(PiCCO)与用漂浮导管(Swan—Ganz)的热稀释法测量心输出量之间的一致性。方法选取62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同时用PiCCO与Swan—
从个体、领导和同事角度出发,采用2个时间点员工-主管配对问卷调查法对299名企业员工进行调查,探讨了管理者可信行为对员工建设性建言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1)管理者可信行
目的观察生熟白芥子不同配比三伏灸协定处方对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及皮肤反应观察。方法将93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A组(生熟白芥子1∶1)、B组(生熟1∶2)、C组(熟白芥子),
目的:通过建立MNNG致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模型,观察健脾益气方对CAG大鼠胃黏膜病理形态学的改变,检测观察对模型大鼠血清GAS、PGE2、组织PP水平以及β-catenin、CyclinD1
2020年,中国内地预计12个城市有轨道交通项目开工,分别为:南通、太原、绍兴、芜湖、洛阳、柳州、台州、金华、济宁、广安、南平、莆田。2020年,中国内地预计开通91条城市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