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相对于白种人来讲,亚洲地区人群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几率较颅外动脉高。同时由于两侧颈动脉存在解剖差异,因此推测左右两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不同人群的脑卒中及其卒中亚型的相关性可能存在差异。本研究通过对我院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进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arotid artery intia-media thickness,CIMT)与卒中类型的相关性分析,以及对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旨在揭示中国重庆地区人群缺血性卒中的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将2011.11-2012.10期间在我院神经内科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住院的年龄>45岁,病因可能为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纳为病例组。选择性别、年龄与之相匹配的因其他原因(除外血管原因)住院的患者纳为对照组。根据牛津社区卒中项目制定的脑卒中分型标准,将病例组分为前循环梗死组和后循环梗死组。通过对两侧CIMT、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吸烟、血脂、HsCRP等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来明确CIMT与脑卒中及其亚型的相关性。将CIMT分为增厚组和CIMT正常组,进一步比较两组间影响因素的差异性。结果:本研究发现,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双侧CIMT、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饮酒、HDL、TG、HsCRP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LCIMT(OR6.104,P=0.001),高血压(OR2.122,P<0.001)与脑卒中相关。在ACI和POCI两亚组的比较中,仅LDL存在统计学差异,双侧CIMT及其他相关因素均无差异。对于CIMT影响因素的分析,本研究发现年龄和性别是CIMT的影响因素。结论:本研究发现LCIMT与脑卒中相关性较其他危险因素高,但CIMT与前循环梗死(Anterior circulation infarcts,ACI)和后循环梗死(Posterior circulation infarcts, POCI)两个亚型不相关。LDL与ACI的相关性可能较POCI更为密切。同时,年龄和性别是CIMT的重要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