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态动词作为情态表达的主要方式之一,是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英语书面表达当中需重点掌握的语法知识点。但情态动词的多义性和各情态动词之间的区分无疑给学习者造成了一定的学习负担和难度,情态动词也一直是语言学家和学者们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以往的研究多集中于对英语情态动词的意义阐释,而对情态动词短语或情态序列的关注有所欠缺。鉴于此,本文从TECCL中选用了1379篇中国大学生的英语作文作为研究语料,以本族语者语料库——LOCNESS和BNC作为参照语料,采用中介语对比分析的方法,充分利用多种语料处理和检索软件,统计和分析了英语学习者语料库和本族语者语料库中的情态动词和情态序列的使用情况,旨在发现中国大学生作为英语学习者在其英语书面表达中情态动词和情态序列的使用倾向和特征。通过比较和探索,主要有以下发现:第一,中国大学生在其英语写作当中,各情态动词的使用频率十分不平衡。与英语本族语者相比较,情态动词can,should,will,ought to,need,must,shall和used to被中国大学生过度使用;而情态动词would,could和might则较少地出现在中国大学生的英语写作中;对于may的使用频率,两者无显著性差异。第二,通过对中国大学生英语写作中的情态序列索引分析表明,中国大学生在英语书面语当中,较多地使用“情态动词+无时体态标记的动态动词”和“有灵主语+情态动词”等这样的情态序列来表达义务情态,而较少地使用表达认识情态的情态序列;中国大学生倾向于在情态动词后面接无任何时、体态标记的动词原形,或者将人称代词I,we,you,they,he/she置于情态动词前形成情态序列,而避免使用语义和语法特征较为复杂的情态序列,如“情态动词+动词完成体”、“主语引导词+情态动词”等。最后,本文对可能造成中国英语学习者与英语本族语者在情态动词和情态序列使用特征方面有所差异的原因进行了探讨:第一,母语的迁移作用导致中国大学生将原本意义并不对等的英语情态动词与中文翻译所得词语相对应起来使用;第二,国内某些被广泛使用的英语语法书籍的影响使得中国学生对不同情态动词的习得顺序和使用频率不同;第三,学习者的避免原则,中国大学生倾向于使用那些他们更为熟悉、语法结构上更为简单的情态动词和情态序列,以减少出错;第四,中西方文化差异,社会文化价值观念有所不同,导致语言表达方式或情态表达不同。研究结果给我们的启示是:第一,单一地讲解情态动词不利于英语学习者顺利掌握和正确使用该知识点,因此可从情态序列入手,将情态动词作为短语讲解其搭配问题;第二,适当地运用语料库辅助英语写作教学,可帮助教师和学生发现学习者在英语写作当中过度和过少使用的情态动词和情态序列,从而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使自身的英语书面表达更为地道。第三,情态动词和情态序列的使用频率和特征可作为一个参考变量,为英语写作自动评分系统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