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附法分离丁烷/丁烯混合体系的研究

来源 :烟台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n6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选用γ-Al2O3、活性炭、4A分子筛、5A分子筛、13X分子筛为载体,选用CuCl、AgNO3为活性组分,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多种吸附剂,并将其用于碳四丁烷/丁烯混合体系的动态吸附分离装置的实验,从中筛选出具有性能优良的CuCl/13X吸附剂,并对其吸附和再生性能进行系统研究。  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  文献综述。首先对碳四工业进行简述;其次介绍碳四资源的利用和分离方法;然后详细综述π-络合吸附技术的原理、发展、应用;最后概括本论文的研究思路和内容。  第二章概述了吸附分离丁烷/丁烯混合体系所用的实验材料、仪器设备、吸附剂的制备方法等。重点讲述了动态吸附装置及流程、吸附再生操作步骤、尾气分析方法、吸附剂的评价指标以及吸附装置的可靠性分析。  第三章选用CuCl、AgNO3为活性组分,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以γ-Al2O3、椰壳活性炭为载体的吸附剂,并在吸附分离丁烷/丁烯混合体系的装置上对吸附剂的性能进行了考察。所制备的吸附剂对碳四丁烷/丁烯混合体系的吸附分离效果较差,无法达到预期目的。  第四章选用4A分子筛、5A分子筛、13X分子筛为载体,按照第三章的实验步骤对制备的吸附剂进行性能考察。结果表明:5A分子筛、13X分子筛是分离混合碳四丁烷/丁烯体系吸附剂的优良载体。5A分子筛吸附剂主要依靠动力学因素分离,13X分子筛吸附剂主要通过π-络合作用分离丁烷/丁烯混合体系。  第五章制备一系列负载型CuCl/13X分子筛吸附剂;考察该类吸附剂中CuCl2负载量、吸附温度、制备方法、吸附压力、再生次数等对吸附剂性能的影响。当CuCl2负载量为6.0%,350℃焙烧1.0 h,吸附温度为35~40℃,吸附效果最佳,最大吸附量为4.03g。适当的提高吸附压力会增加吸附剂的平衡吸附量,多次再生后的吸附剂仍维持良好的活性。TPD分析发现丁烯各组分与CuCl/13X分子筛吸附剂的结合强度顺序为:反2-丁烯>顺2-丁烯>1-丁烯>异丁烯。烷烃组分与吸附剂只存在物理吸附作用,脱附过程较为简单。考察了热再生法、真空再生法、真空吹扫再生法对CuCl/13X分子筛吸附剂再生的效果。热脱附再生法和真空再生法不能使吸附剂有效再生,利用抽真空吹扫再生法对吸附剂再生,投资低,主要是真空泵的费用,再生周期短,是适宜的再生方式。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超级电容器是一种新兴的储能元件,因其具有高比能量、良好的可逆性和长循环寿命,近年来国内外对超级电容器的应用研究非常活跃。利用超级电容器和电池组成混合动力系统,能够很好的满足电动汽车高功率密度输出场合的需要。从比功率的角度,超级电容器可以同二次电池并联使用,从而弥补蓄电池比功率性能低的缺陷;在比能量方面,二次电池又可以弥补超级电容器比能量低的不足。超级电容器最为瞩目的应用前景是将其应用于电动汽车,可
本文以刺参养殖池塘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静态模拟培养的方法,研究了环境因素(温度、pH、溶解氧、光照)和2种藻类(菱形藻、刚毛藻)对沉积物氮、磷营养盐释放的影响,通过数据统
燃油燃烧释放出的含硫氧化物SOx严重污染了环境,不但会形成酸雨,还能使发动机尾气净化系统的三效催化剂中毒。为了减少环境污染,世界各国已经制定了严格的法规来限制燃料油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