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能预测对油气的开发与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产能的预测又可分为自然产能(原始产能)预测与理论协调产能的预测。其中,前者表示油气由储层流入井底的产能,直接反映了储层的供油能力也是本次研究的关键。随着渗流理论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基于该理论所推导出的公式成为了产能预测的重要倚仗。该类公式较为全面的考虑到了储层以及管内各参数对油气流动的影响,可以较为有效的对油气流动状态以及产出能力进行评价。同时,为了在一定程度上了解油气的实际产出能力,不能单纯的将生产系统当做一个整体进行分析,需采用节点分析法进行节点的设立与系统的划分。所以本次研究通过整理与收集南海A区块的测井资料与试油数据,建立参数评价模型,结合渗流理论以及节点分析法,对该地区产能预测方法进行研究与分析。(1)为了更好地研究储层自然产能与理论可获得的协调产能,采用节点法将整个油气生产系统分为了流入动态与流出动态。流入动态模型可对储层的自然产能进行预测,流出动态则可结合流入动态得到理论协调产能。(2)研究流入动态时,依据地层流体性质将其流入动态分为油相单相流、气相单相流、油气两相流以及单相、两相结合流,基于该分类标准研究其相应的流入动态模型。依据试油资料分别使用多种方法进行流入动态模型建立与自然产能预测,并在研究过程中完成了对原方法的改进以及高精度模型筛选工作。在地层出现异常状态时,提供相应改进办法与校正思路,随后通过编程实现流入动态模型的软件化。通过以上方法对自然产能进行了较好的预测并得到了流入动态曲线(IPR曲线)。(3)研究流出动态时,结合奥克斯韦斯基模型、贝格斯-布里尔模型以及相关原理,建立了流出动态模型并通过编程得到相应软件。提供了理论上的流出动态曲线(OPR曲线),将其与流入动态曲线结合分析得到了理论协调产能。(4)参数计算是产能预测的前提与基础,通过测井资料与物性资料,建立了产能预测相关参数的预测模型,其中包括有效渗透率、原油粘度、表皮系数、供油半径、原油体积系数以及油层有效厚度。(5)对各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观察流入曲线形态研究各参数对自然产能的具体影响。通过本文的研究,为南海A区块提供了参数预测方法与完整的产能预测模型,并得到了良好的应用。